只有不间断地练习曲目,才能在音乐比赛中获奖。小李没有在音乐比赛中获奖,那么他一定没有不间断地练习曲目。
以下选项的逻辑结构与题干最为相似的是:
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利润上涨的必要条件。某企业今年的利润没有上涨,因此一定没有降低生产成本
除非自身业务能力过硬,否则无法成为优秀的销售员。小张是优秀的销售员,因此他一定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如果要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那么就要践行低碳出行的绿色理念。某国并不认可低碳出行,所以无法减少碳排放
如果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汽车的销量就会迅速上升,当前汽车的销量没有迅速上升,因此汽车价格一定没有下降
传统文学自现代以来一直有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纯文学的读者往往是小众的、精英化的,通俗文学则是供更广大的人群阅读,而作者也是顺应这两个阅读方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体。网络文学则不同于这两者,能让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阅读。它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在其间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让原来并非文学读者的一部分大众作为文学阅读的“增量”参与到文学阅读之中,也使得许多不同身份的年轻写作者在这个空间中找到了职业写作的可能性。大量的年轻读者和作者从网络文学的入口进入了文学之中。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网络文学的出现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受众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吸引青年人群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更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网络文学的发展扩大了文学的读者和作者群体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盛,近年来传统文学开始主动汲取网络文学叙事资源,出现了小说叙事上的文类融合现象。传统文学之所以进行自我革新,其原因在于传统文学寻求自身的突破。可见,直面全新的社会现实,表现新时代的精神是传统文学自我革新的根本原因。
上述论证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传统文学借鉴网络文学叙事资源,强调现实感和可读性,会获得更多的读者
一直以来,传统文学都将直面社会现实,表现时代精神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
传统文学的市场空间不断被网络文学所挤压,使得传统文学寻求自身的突破
直面全新的社会现实,表现新时代的精神使得传统文学不断寻求自身的突破
张某受王某的委托,为王某画了一幅肖像,双方未就这幅画的版权归属作出约定。王某去世后,其继承人王一将这幅画卖给了李某,李某未经任何人同意,将这幅画复制出售。下列关于李某做法的认定中,表达正确的是: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李某侵犯了王某的著作权
李某侵犯了王一的著作权
李某的行为是合法行使权利的行为
景观就是具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文学景观则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文学景观比普通的景观多了一层文学色彩和内涵,是地理环境与文学互相作用的结果,是文学的一种地理呈现。当人们到了文学名篇诞生地时,必然会产生“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渴望,哪怕这座楼是重建的,也可以满足人们欣赏文学景观,触发情感共鸣的需求,名楼的魅力除了来源于楼本身,更多是来源于文学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如果没有文学和名人加持,楼就很难成为名楼
只要有文学和名人加持,楼就能成为名楼
只有文学和名人的加持,才能使楼成为名楼
当然,即使有了文学和名人加持,楼也未必能成为名楼
人体内每种细胞的表面都有一层独特的含糖外衣。细胞之间进行相互作用时,比如细菌和病毒感染人体时,必须识别糖代码并进行适当的“分子握手”。如果能够破解细胞“甜言蜜语”中的奥秘,掌握阅读和书写这种细胞语言的技巧,我们将获得一种强有力的干预细胞活动的新方法,从而控制和治疗相关疾病。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作为细胞语言的糖代码非常复杂。
英国科学家在解释糖代码的复杂性时说,试着想象你是一种细菌,正在接近宿主细胞,在其表面上的生物分子“森林”上跳伞。你首先遇到的是由糖构成的“树枝”,它们通过蛋白质“树干”与细胞膜相连。任何想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菌都必须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含糖“树枝”的形状太复杂了。糖代码(称为糖组)含有数十种不同的糖,这些糖在被称为聚糖的支链中融合在一起。阅读糖代码不仅仅是逐字解码,而是要认识每种糖的形状并理解它的含义。
在自然界中负责抓取细胞表面糖的是被称为凝集素的蛋白质,其内部空腔与特定的糖紧紧贴合在一起。我们知道凝集素的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且最近已经开始进行人工制造。但仅仅对不同的凝集素进行整理分类并没有提高我们对糖代码的理解。而当化学家分离出特定的糖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之后,我们才对糖代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它们如此的庞大、复杂,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质谱仪,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小片段,借助算法重建母体分子。到了21世纪初,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一些装饰某些类型细胞的糖。2002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方法,将数百个单糖固定在一个培养皿上,然后用各种凝集素和其他分子对它们进行清洗,看看哪些分子会互相结合。这是理解糖代码的一种自动化方法。不久之后,人们尝试利用这种方法,来探究艾滋病病毒和H1N1流感病毒在感染人体的过程中,与人体细胞表面上的哪些糖类进行了结合。然而,我们对于细胞的糖代码仍然知之甚少。
单纯阅读糖代码相对简单,但是如何书写或重写它们呢?这意味着将单个糖分子拼接成聚糖,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包括要引导每种糖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化学反应等。在人体内,这项工作由各种酶负责。不过,这项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研究致病微生物表面的聚糖有助于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疫苗。这种疫苗可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这些聚糖并杀死致病微生物。一些针对流感和脑膜炎的疫苗已经含有糖的成分,将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包括疟疾在内的其他疾病。
填入文中第2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有一个与含糖“树枝”相匹配的形状
找到“树枝”与“树干”相恰的连接方式
在接近生物分子“森林”时找到合适的跳伞时机
首先识别蛋白质“树干”的种类、顺序等特点
方法,曾经被毛泽东同志比喻为过河的桥。基层治理涉及千家万户,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情况下,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乎基层治理成效。不难设想,如果把基层群众代表召集到正规的会议室,主持人再提醒几句、强调几点注意事项,很可能有的群众就不敢吐真言,更不会听到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人的紧张心理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才会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学会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变化的是方法,不变的是初心。“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点透了深入基层调研的核心要求。好的工作方法都是从基层群众中学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善于把心交给群众,既做到“零距离”又实现“心贴心”,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实在话,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找准症结并制定出科学的整改措施。但少数干部去基层调研时,压根儿就不想发现问题,要么先预设结论,合结论的就认同,不合结论的就选择性忽视;要么事先打招呼,设计精品路线,遮蔽问题角落;要么精挑细选群众,设定该说什么,什么不该讲。诸如此类的调研,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意识,实际上是心里没有群众,不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焦裕禄带领县委一班人的风雪夜火车站之行,让大家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坚定决心。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工作方法千差万别,但只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谋求群众利益当家业,真正把群众装在心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涵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就一定能够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填入文中第二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基层工作要善用绣花功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发烧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向感染部位转移。他们解释说,这是由于发烧会增加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这种蛋白质与整合素结合,促进T淋巴细胞黏附到血管上,最终加快迁移到感染的位置。
以下除哪项外,均能支持上述结论?
不仅仅是发烧,其他压力也能诱导Hsp90在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整合素是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在发烧时可以控制T淋巴细胞的转运
发烧能够诱导Hsp90与整合素的尾部结合、并可激活整合素
Hsp90与整合素结合后,可激活促进T淋巴细胞迁移的信号通路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处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深入思考。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巧妙操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还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①我们所有的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中就会有错误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②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思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立好的预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③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行矫正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这种“认知不可穿透性”,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另一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
大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④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脊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 )对于 绿茶 相当于 音乐 对于( )
龙井 浪漫
早春 娱乐
咖啡 绘画
健康 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