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亮相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国创新成果,勾勒出未来生活的诱人_______,也_______着“创新中国”的蓬勃生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图景 彰显
图画 呈现
画面 凸显
景象 显示
卫生院接受诊疗人次在当年总诊疗人次中比率最高的年份是:
1998年
2000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2006年度,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量是:
2505个
1418个
13361个
3923个
下图3条线中代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各年度数据的是:
1线
2线
3线
都不是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填入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次疫情是对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一次集中________。我们要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好预防和应对今后的疫情。
检验
考验
锻炼
磨炼
两周就诊率被定义为每百人中两周内因病或身体不适寻求各级医疗机构治疗服务的人次数。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3.0%,其中城市地区为13.3%,农村地区为12.8%。城市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两周就诊率分别为15.4%、8.8%、15.8%;农村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两周就诊率分别为16.1%、11.4%、11.0%。
关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地区的两周就诊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
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
从城市地区来看,东部最高,西部最低
从农村地区来看,东部最高,西部最低
2013年1~8月,全国村卫生室诊疗人次同比增加:
8840万人次
9140万人次
10140万人次
11940万人次
某机关精简机构,计划减员25%,撤销三个机构,这三个机构的人数正好占全机关的25%。计划实施后,上述三个机构被撤销,全机关实际减员15%。此过程中,机关内部成员有所调动,但全机关只有减员,没有增员。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肯定为真的是:
①上述计划实施后,有的机构调入新成员
②上述计划实施后,没有一个机构所调入的新的成员的总数,越过机关原总人数的10%
③上述计划实施后,被撤销机构中的留任人员,不超过机关原总人数的10%
只有①
只有②
只有③
只有①和③
截至2019年末,全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9775个,比2018年增长739个。2019年,1043.0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包括0~6岁残疾儿童18.1万人。
截至2019年末,全国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341个,总建设规模584.5万平方米,总投资183.1亿元;已竣工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1006个,总建设规模414.2万平方米,总投资132.2亿元。
2019年末,提供肢体残疾康复服务的康复机构的数量占全国残疾人康复机构总数的比重,比提供精神残疾康复服务的康复机构的数量占全国残疾人康复机构总数的比重高约多少个百分点?
13
18
23
28
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产生威胁,也不断产生机会,任何企业对此都必须时刻关注,才能_______,任何对竞争环境变化的_______,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打击。
趋利避害 疏忽
高枕无忧 漠视
脚踏实地 迟钝
未雨绸缪 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