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返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大局能够保持稳定,没有出什么乱子,关键是农民在老家还有块地、有栋房,回去有地种、有饭吃、有事干,即使不回去心里也踏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农民在城里没有彻底扎根之前,不要急着断了他们在农村的后路,让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这就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应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
抓好农业生产能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中国城镇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道路
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_______的万物之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名副其实
名负其实
名符其实
名附其实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为52.56%,比2005年提高2.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第5的位次。排名第1至第4位的分别是上海(74.64%)、北京(72.77%)、天津(65.06%)和广东(55.74%)。浙江(47.14%)居第7位,山东(44.29%)居第9位。
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来看,江苏有四项在全国的排位与上年相同,有一项下降了1位。在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6%的地区。江苏省为53.53%,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广东、浙江、辽宁、江苏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74%的地区。江苏省为54.43%,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7位下降到第8位;在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海南、辽宁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26%的地区。该项指标江苏省为35.59%,虽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但仅排名第12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88%的地区。江苏省为55.54%,比上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天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排在前12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94%的地区。江苏省为62.0%,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2006年度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在全国位居第5,比位居第1位的城市的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低:
34.12个百分点
22.08个百分点
19.19个百分点
23.18个百分点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与上年相比,2006年度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增长率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增长率:
多17.46个百分点
少17.46个百分点
多26.04个百分点
少26.04个百分点
2007年,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481家,比上年增加27家,从业人员110.2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143亿元,增长9.8%;增加值2546.1亿元,增长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41亿元,增长10.1%;实现利税总额1684.5亿元,增长0.9%;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61.2亿元,增长23.7%。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人员6.5万人,比上年增加近0.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从性别看,女性科技活动人员1.6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从事科技活动全时人员为3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全年经费投入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项目数1 139项,与上年持平。用于新产品开发经费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平均每个新产品项目经费由上年的218.4万元上升到今年的286.4万元。投入增长带来了效益的增加。实现新产品产值429.6万元,比上年增长36.6%。新产品销售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新产品出口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申请专利851件,比上年增长16.4%。
根据资料,2006 年黑龙江省平均每个大中型企业约有从业人员多少人:
1933人
2427人
2291人
2359人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为52.56%,比2005年提高2.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第5的位次。排名第1至第4位的分别是上海(74.64%)、北京(72.77%)、天津(65.06%)和广东(55.74%)。浙江(47.14%)居第7位,山东(44.29%)居第9位。
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来看,江苏有四项在全国的排位与上年相同,有一项下降了1位。在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6%的地区。江苏省为53.53%,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广东、浙江、辽宁、江苏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74%的地区。江苏省为54.43%,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7位下降到第8位;在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海南、辽宁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26%的地区。该项指标江苏省为35.59%,虽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但仅排名第12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88%的地区。江苏省为55.54%,比上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天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排在前12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94%的地区。江苏省为62.0%,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2006年度,在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中,江苏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最多的是: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科技活动投入指数
科技进步环境指数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2006年度,江苏省医疗结构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比营利性医疗机构多:
5871个
1418个
6369个
5275个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实现大跨越。1979—2012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2.8%,中国增速为9.8%,广东增速则达13.3%。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速,推动广东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自1989年开始,广东GDP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一直保持首位,到2012年已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在1/10至1/8之间。
2012年,民营经济达29319.97亿元,占GDP比重为51.4%;民营经济上缴税金6467.82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49.1%;民间投资10177.28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2.7%,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广东经济内生增长的主力。
2012年,广东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77公里,比1978年增长1.6倍;公路通车里程19.5万公里,增长2.7倍;民用航线里程185.1万公里,增长88.1倍;管道输油(气)里程6448.01公里,增长82.7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08亿吨,增长49.5倍。改革开放之初尚无的高速公路在2011年实现通车里程5049公里,首次突破5000大关,2012年进一步提高到5524公里。
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396.35元,比1978年增长55.0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58.56元,比1978年增长39.3倍。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7.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31.67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2.9平方米。
1978年,广东的下列四项数据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管道输油(气)里程<铁路营业里程<民用航线里程<公路通车里程
管道输油(气)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民用航线里程
民用航线里程<公路通车里程<管道输油(气)里程<铁路营业里程
民用航线里程<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营业里程<管道输油(气)里程
募捐晚会售出300元、400元、500元的门票共2200张,门票收入84万元,其中400元和500元的门票张数相等。300元的门票售出多少张:
800
850
950
1000
比较数值
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6年与2002年之差
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2005年与2002年之差
Ⅲ:我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005年与2002年之差
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Ⅰ>Ⅲ>Ⅱ
Ⅲ>Ⅱ>Ⅰ
Ⅰ>Ⅱ>Ⅲ
Ⅲ>Ⅰ>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