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
下列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
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
蜡没有达到普通使用
蜡燃烧时间不长
我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翻译了多部西方名著,其中《天演论》一书特别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一观点源于19世纪英国的博物学家()。
牛顿
伏尔泰
达尔文
爱因斯坦
资料显示高跟鞋最初是由波斯人发明,16世纪,高跟鞋文化传入欧洲,成为当时的服装潮流,甚至连贵族也争相_______。到了大约17世纪30年代,欧洲女性开始穿高跟鞋,以带动潮流。17世纪70年代,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规定,只有他的宫廷人员才可穿高跟鞋。及至启蒙时代,当时的人_______,关注高跟鞋的实用性而非为潮流而穿。直到18世纪中叶,男士穿着高跟鞋被视为笨拙象征,所以不再穿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效仿 洗尽铅华
模仿 返璞归真
追捧 返璞归真
追逐 洗尽铅华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使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它仍保留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这一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历史久远、根深蒂固,直到19世纪末期,很多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坚信不移。所以原子的大门一直在禁锢着,谁也不知道,甚至谁也不想知道,原子的内部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导致19世纪末期谁也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原子内部世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
人们不求甚解
“原子不可再分”观念的根深蒂固
19世纪60年代,某运河通航。当时,某作家赞叹其“是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的国家开通的,东方伟大之航道”。据此可知,其描述的是:
伊利运河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曼彻斯特运河
氟利昂(Freon)是一系列氯氟化合物的商品名称。自然界中没有氟利昂,它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由氯、氟、碳等原子组合而成,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惰性气体,在20世纪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为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作出了很大贡献。20世纪后期,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被广泛重视,在生产领域逐渐被其他物质所代替,如“无氟冰箱”的推广。氟利昂中对臭氧造成损害的主要元素是:
氟
氯
碳
硫
18世纪20年代发明的摄影机,112年之后才成为工业产品;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无线电,花了35年时间,到20世纪初才付诸使用;而20世纪发明的电视只经过12年就被应用了,原子弹从设计到应用只花了6年时间,晶体管的发明到工业生产只有3年时间,激光器发明到应用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科技发明:
周期越来越短
水平越来越高
成果越来越多
应用越来越快
矿产勘探人员观察发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矿物结晶体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和表象,但可能是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成不同结构的晶体,而且一般都有着不同的物理特征。所以说,不同的矿物种类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以下选项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
二氧化碳和干冰名称不同而且表象也不同
不同颜色的矿物晶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色
分析仪器能快速判断矿物晶体的化学成分
二氧化硅可以有12种不同的矿物结晶体
岩石∶矿物∶成分
森林∶树木∶木材
粘土∶沙子∶石头
器官∶组织∶功能
酒精∶饮料∶果汁
没有18世纪的蒸汽机和纺织机,也就没有工业革命;没有19世纪的电气技术和汽车,没有20世纪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生物制药、互联网,也就没有今天众多的新产业和极大丰富的产品。但是,21世纪的智能化手机能和蒸汽机、汽车相比吗?今天的很多技术虽然改变了生活方式,但没有带来新的动力和产业的巨变;许多高科技公司虽然抢眼风光,但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并不像社会关注的那么大。我们面对的不单单是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一场产业危机和创新性危机。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对产业发展缺乏革命性创新的批评
对缺乏提振经济的重大创新的忧虑
对新技术革命不如传统技术的遗憾
对创新性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