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要形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防火墙”。网络文化产品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经营者是否违法经营,受众最先知道、最有发言权。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应健全群众举报体系,构建严密的社会监督网络,使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违法行为无藏身之地;引导和教育广大网民增强鉴别能力,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产品保持清醒头脑,不受骗上当,不误入歧途;帮助网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思想上打造铜墙铁壁,自觉抵制通过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构建监督网络
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依靠群众力量
网络文化产业经营者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网络文化产业经营者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管
日前,我认真拜读了一位老领导的回忆录,为他认真做事的态度而深深感动。他曾是一位县委书记,后来担任了市长,可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生产队的记分员。所谓记分员,就是负责记录队员每日工作情况的农民。这个在旁人看来“不起眼”的工作,他却十分喜爱,干得起劲。记分,一丝不苟,不偏不漏,客观公正,做到了让队长满意、让群众满意。因此,6年后被提拔为公社干部。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基层6年,为以后40多年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段话对做好机关工作最主要的启示是:
要尽量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要以客观公正为准则做事
要认真做好“不起眼”的小事
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
虽然中国的救灾能力在经历过多次大型自然灾害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防灾教育依然落后。中国扶贫基金会2015年对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3%的城市居民表示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这一数据在农村仅为11%。此外,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基本的防灾准备,超过半数的农村居民从未参加过任何防灾培训。形同虚设的防灾教育无法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等到灾难发生后才开始组织学习,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防灾教育比救灾更重要
中国的防灾教育亟待加强
防灾教育是提高自救能力的基础
城市与农村在防灾教育上严重失衡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始,上海的幼儿园、中小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说上海话。在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孩子们不能在交际中学会上海话,不能养成说上海话的习惯,自然不会关注说唱上海话的沪剧了。沪剧吸引不了观众,也就失去了从业人员的后继。业内人员趋于老化,而有才华的人才不愿进来受苦。好剧本难觅,好演员难觅,好编曲难觅……于是,以往一年中出现十几个新戏、一台戏中出现好几个新人的沪剧文化生态,再无踪影。
对上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提示了沪语不被重视的“后遗症”
分析了沪剧创演人才和观众消减的原因
表达了沪剧舞台后继无人的感慨
回顾了沪剧文化生态每况愈下的历史
全社会要形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防火墙”。网络文化产品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经营者是否违法经营,受众最先知道、最有发言权。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应健全群众举报体系,构建严密的社会监督网络,使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违法行为无藏身之地;引导和教育广大网民增强鉴别能力,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产品保持清醒头脑,不受骗上当,不误入歧途;帮助网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思想上打造铜墙铁壁,自觉抵制通过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构建监督网络
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监管要依靠群众力量
网络文化产业经营者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网络文化产业经营者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管
国家统计局到某单位开展反腐倡廉公众满意度调查,该单位包括局长在内共有373名员工。有关这373名员工,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1)有人满意;(2)有人不满意;(3)局长不满意。根据这段文字,以下为真的是:
373名员工都满意
373名员工都不满意
有1名员工不满意
无法确定该单位满意人数
某企业设计了一款工艺品,每件的成本是70元,为了合理定价,投放市场进行试销。据市场调查,销售单价是120元时,每天的销售量是100件,而销售单价每降价1元,每天就可多售出5件,但要求销售单价不得低于成本。则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
100元
102元
105元
108元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人工栽培基本都以木材为原料,在我国每年仅栽培香菇一项就要砍伐阔叶林1000万立方米以上,从而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菌林矛盾”。由此我国开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研究,1986年,终于成功培育出可做栽培食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菌草,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运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和生产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的综合技术。菌草技术开辟了“菌”与“草”交叉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领域,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菌草技术:
有助于解决“菌林矛盾”的难题
是我国食药用菌栽培的原创技术
为食药用菌栽培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保护阔叶林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迄今为止,基因治疗已经不断尝试了近三十年。其方法是将人为改变基因的细胞或是正常的基因输入人体内,用以治疗疾病。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是直接治疗出现问题的基因,但也有报道称,通过“补充”正常的基因使病情得到了快速改善。将这种基因治疗的概念再次发展延伸后,就是被称作终极治疗的基因组编辑治疗。基因组编辑是能够精确改写或替换某个特定基因的技术,通过灵活运用这一技术,就能对导致疾病的基因本身改写或替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复基因。这种治疗的操作方法类似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而其得到的治疗效果与手术效果相近。
能够从上述文字推断出的是:
基因组编辑治疗与药物治疗都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基因组编辑治疗与手术治疗可谓旗鼓相当
基因组编辑治疗的主要受益者是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先天疾病患者
被称作终极治疗,意味着患者只需一次基因组编辑治疗就能彻底根治
先生遣词造句,十分注重节奏和_______,句式参差错落,_______中有统一,总是波涛起伏,曲折幽隐,因此读起来_______,既顺口又悦耳,使人不能不想起那些从小背诵的古代散文名篇。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声律 复杂 朗朗上口
韵味 繁复 如坐春风
节律 变幻 铿锵有力
韵律 纷繁 抑扬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