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是文明文化的记忆________。每一项文化遗产,必定都经过历史的________、岁月的洗礼和文化的沉淀,________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和智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载体 冲刷 凝结
承载 冲撞 凝聚
库存 冲击 聚结
宝库 冲洗 聚集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确实存在大量与现代法治_______的消极因素,它们严重阻碍了法律文化传统的自我更新。但同时,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否定其全部价值,毕竟,“传统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只能更新,不能铲除,失去传统就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就失去了前进的历史与文化的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相径庭
扞格不入
背道而驰
截然不同
包明德谈到,孔子及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构成元素,但并非唯一的元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源远流长,弘扬古代文化为的是同现代文明对接,并实现科学转化,中华文化中很多不同的思想同样有利于现代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文化姿态上不能独尊儒术。他还提出,弘扬孔子思想也须注意避免文化思想上的悖论。比如“五四”运动中的启蒙思想成果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先进因素,对此也应予以合情合理的阐释。
作者主张“在文化姿态上不能独尊儒术”,并非因为:
儒家思想与五四启蒙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儒家以外的古代思想流派也有合理成分
儒家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
儒家思想应该作科学的分析鉴别
在经济结构的扭曲度没有得到释放,甚至还越来越“扭”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止住经济下滑趋势,稳住经济态势,建立市场预期,也只有靠投资拉动这一条路可走。这样做,实是无可奈何的无奈之举。但是,为了稳住一两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数字而动辄启动数万亿的投资项目,这样的“手笔”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谓“稳增长”的需要。
根据上述文字,作者对于数万亿投资项目的态度是:
赞赏
讽刺
中立
否定
有学者认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并非是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的原因,文化产品的低俗化是由文化产品市场化导致的,因为市场的逐利性会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忽视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文化产品市场化发展必然会引起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些没有实行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国家,并不存在文化产品低俗化的问题
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决定因素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
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均是以文化产品市场化为导向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________,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______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就有可能被其他文化侵蚀甚至______,沦为“文化殖民地”。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波谲云诡 坚守 分化
来势汹汹 树立 湮没
前所未有 彰显 同化
错综复杂 捍卫 浸染
公元前111年设立敦煌郡以后,不少内地的世家大族迁入敦煌定居。这些世家大族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和西域、中亚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了坚实的汉晋敦煌文化土壤。另一方面,敦煌地区的居民以移民为主体,他们和居于少数的原居民共同开发敦煌,使得他们较少拘泥于区域的异同,而更富于相互理解和包容,终于形成这一地区自觉的包容并蓄的文化基因。因此,汉族与月氏、匈奴遗绪,以及后来与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能够和平相处。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敦煌文化的主体是世家大族带来的中原文化
敦煌文化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其包容并蓄的特点
敦煌文化促成了汉族与月氏等少数民族和平相处
中原文化与西域、中亚文化的交流是敦煌文化形成的基础
文化焦虑: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基于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挤压而产生的迷惘、焦躁、失望、不自信等心理状态。
下列不属于文化焦虑的是:
为应对西方文化的入侵,有些家长建议教育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随处可见“罗马广场”“加州小镇”之类的包含外国地名的广场、小区和公园
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现在越来越流行,不少传统节日却受到年轻人的冷落,部分学者呼吁尽快采取措施严格限制洋节日
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及人文景观随着如火如荼的旧城改造而不断消失,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口头和动作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福建的高甲戏、歌仔戏、福州评话
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孟姜女传说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火宫殿火神庙会、药王山庙会、自贡灯会
当文化不能表达生命,反而压抑生命的时候,生命的紧张感就增大。这时候,需要改变旧文化,创造新文化,以重新表达生命。但文化的改造不必从文化开始,有时候,直接表达生命的紧张感、危机感,这种表达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文化的功能之一在于表达生命
文化既可能表达生命又可能压抑生命
生命与文化的冲突可能催生新的文化
文化有时直接表达生命的紧张感和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