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一起猜测晚会节目的顺序。
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
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一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
由以上可以推出,节目的正确出场顺序是:
四班第一,三班第二,一班第三,二班第四
二班第一,一班第二,三班第三,四班第四
三班第一,四班第二,二班第三,一班第四
一班第一,二班第二,四班第三,三班第四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回忆起研发的往事时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________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样的________至今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薄 金玉良言 振聋发聩
微薄 金玉良言 掷地有声
微薄 肺腑之言 掷地有声
单薄 肺腑之言 振聋发聩
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这样以后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活下去。
如果以上为真,则以下哪项为真:
不能独自生活的人,在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就无法好好活下去
一个人生活虽然艰难,但也比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要来得容易些
不要轻易依赖别人,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很艰难无法好好活下去
身边人都离开时还可以好好活,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
某校八年级学生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目,每答对一道得5分,不答或答错扣一分,80分以上至少要答对的题目数是多少:
15道
16道
17道
18道
已知一次英语考试甲、乙、丙、丁的成绩如下:
甲、乙的成绩之和等于丁、丙的成绩之和,如果把乙和丁的成绩互换,甲和丁的成绩之和大于乙和丙的成绩之和,乙的成绩比甲、丙的成绩都高。
根据以上所知,下列哪项为真:
甲的成绩最高
乙的成绩最高
丙的成绩最高
丁的成绩最高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这段文字表达的是:
即使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也能把数学内涵表达出来
学好语文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
数学家用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赞扬了“数学诗人”苏步青的惊人才华
“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报刊报道新闻的过程理论,它被通俗地解释为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时候,在事件发生初期,由于报道的不深入,没有充分的消息源,新闻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受众的判断也建立在这种片面的事实上。这正是新闻传播的一种特性,无论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还是现在活跃在各种社交平台的“公民记者”,都没有能力以“上帝视角”观察事件。而且,新闻报道不是给出最终结论的判决,而是对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描述。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新闻真实是客观实际不断演变的过程
新闻应充分挖掘消息源进行深入报道
新闻报道是与事实真相逐渐接近的过程
专业记者和公民记者都难以达到新闻真实
某学院今年继续执行出国资助计划,拟从刘老师、张老师、王老师、马老师、牛老师、周老师6位教师中选派几位出国访学。由于受到资助经费、学院学科发展需要、课程安排、各人访学地和访学时间等诸多因素限制,选拔时要符合如下条件:
(1)刘老师是学院的后备学科带头人,此次必须得派出去。
(2)如果选刘老师,那么周老师也要选,但不能选张老师。
(3)只有牛老师选不上,王老师和马老师中才至少有1人能选上。
(4)如果不选王老师,那么也不选周老师。
若以上陈述为真,下面哪项一定为真:
牛老师没选上,周老师选上了
刘老师选上了,马老师没选上
王老师和马老师都选上了
王老师和牛老师都没选上
甲、乙、丙3名消费者在某餐厅排队,各自拿取两位数字的等位号。已知3个等位号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恰好由1、2、3、4、5、6六个不重复的数字组成,乙的等位号正好与3人等位号的平均数相同,且甲的等位号数字最小。问三人的等位号组合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性?
3
6
8
12
某单位打算邀请五位专家在6月下旬参加一个项目论证会。某日,工作人员致电五位专家以确定会议日期。
专家甲说:“我有两天不行,因为我每周一都要参加本单位的例会。”
专家乙说:“我6月27号以后要出国访问。”
专家丙说:“我下周四之前都在外地开会。”
专家丁说:“我下周五、六、日都要参加其他会议。”
专家戊说:“最好在下半周举行,一般上半周都没有时间。”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召开项目论证会的时间是: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3日
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