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呼声》月刊最新一期刊发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竹村真一撰写的《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一文。文章指出,单纯地将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归咎于中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则可能会让整个世界在将来偿还更大的亏空。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是:
世界环境污染不只是由中国造成的
此事件说明日本人对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友好
单纯将污染环境的原因归罪于中国,世界环境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竹村真一认为,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的说法是错误的
为了成功地进行沟通,我们需要参照重叠的系统,用这种方式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相容的世界。但是我们不可能与所有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因而完全相同的参照系统是不可能的。
最能支持以上推理的是:
完全相同的参照系统必须是相容的
完全相同的参照系统必须依赖相同的经历
不同的经历造成了一个不相容的世界
成功沟通是不可能的
有四个学生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等于93024,问其中最大的年龄是多少岁:
16岁
18岁
19岁
20岁
英国某家报纸曾举办一项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热气球上载有三人。一是环保专家,他可使人们免于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厄运;二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三是粮食专家,他能使几千万人脱离饥荒。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问该丢下谁?应答信如雪片飞来,结果,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最胖的下去。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这是办法总比问题多的实例
这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典范
这是棘手事情快处理的选择
这是小顽童解决大难题的故事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根据本文,下列哪种情况中可能存在一致性悖论:
检测站对某公司生产的所有新车及使用5年以上的旧车分别进行了尾气检测,检测结果为该公司生产的新车均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低空跳伞世界级选手辛普森有2000次高空跳伞和1400次低空跳伞的经历,但是,他的第1401次低空跳伞,因降落伞未打开而以失败告终
两个城市的两位彩民凭借机选票分享一等奖两注,这两张在同一分钟购买的彩票,不仅中大奖那注号码一致,没中奖的两注机选号码也完全一致
在欧洲殖民者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曾经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后来欧洲人登陆澳大利亚后,一上岸竟发现有黑色的天鹅
有调查发现,某镇的乡村振兴工作中,由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村庄其农业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村庄。据此有人认为,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更重视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而农业产业发展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往往较好。
以下选项中属于上述论证过程中隐含前提的是:
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往往有更多农业产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农民收入是评价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只能用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衡量
不同村庄农民收入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前基本持平
谣言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为何人们不质疑其真实性,在某种情况下还把它们当作权威的信源呢?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社会转型期缺乏公共空间发育的不成熟性。这里既有特殊的因素,也有网络世界共性的原因。特殊是指当前的社会文化中缺乏公共空间的概念,缺少公共空间意识,缺失公共空间的维护。共性则是指网络这个看似自由的平台背后,恰恰蕴含着虚拟世界中各个参与者、行动者的不平等性。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谣言在网络上传播时,不仅不会被质疑真实与否,还常被人们当作是权威的信源
人们不质疑网络谣言的真实性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公共空间发育的不成熟性
社会转型期公共空间的发育之所以不成熟,是由当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和网络世界的共性共同造成的
防止网络谣言的传播,主要需要解决网络平台背后各个参与者、行动者的不平等性问题
青年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充满激情和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参与意识强,但他们在认识和理解现实时也容易产生________的问题,对事物的________、困难的艰巨性认识不够。因此,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丰富、复杂、生动的社会大课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管中窥豹 多样性
先入为主 曲折性
一叶障目 复杂性
自以为是 两面性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可能不一样,带来的后果也不同:过多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可能使民族文化游离于世界文化之外;过多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又可能使民族文化丧失民族特色。就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每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突出文化的民族性。丧失民族特性的文化,不可能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并非民族性的任何坚守都会导致世界性。一种文化只有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呼声,才有其活力和生命力,才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具有世界性
不能用文化的世界性取代民族性
某大学张、刘、李、赵4位互不熟悉的选手参加全校演讲比赛。他们来自数学、逻辑、文学和历史专业。赛前4人分别作出了如下猜测:
张:赵的专业是逻辑;
刘:李的专业是文学;
李:张的专业不是数学;
赵:刘的专业是历史。
事后得知,只有数学、逻辑专业选手的猜测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张、刘、李、赵4人各自的专业分别是:
数学、逻辑、文学、历史
数学、历史、文学、逻辑
文学、历史、逻辑、数学
历史、文学、逻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