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5.2%,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6%,名义增长7.4%,转移性收入78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9%,名义增长14.2%;财产性收入29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3%,名义增长17.7%。
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26元,同比增长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速快3.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6849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增长13.9%。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9.8%,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最快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50%以上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名义增长10.1%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
2007年1-6月,农村居民8类消费性支出中,第三高的是:
居住
交通和通讯
文化教育、娱乐
衣着
街道社区是城镇社区管理的基础单元和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载体,在社区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居民为本,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联系点和生长点,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社区、和谐家园。结合社区人口流动性大,社会闲散人员多的实际,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概念。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和谐家园比文明社区重要
居民的活动以社区为单位
社区建设活动类型应多样
加强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 )万元。
3.33
3.42
3.51
3.60
据抽样调查,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及部分城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如下所示:
2012年第一季度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则2010年第一季度上海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为()元:
10028
8929
1273
1233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增长率下降1.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2.3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2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上年增长7.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12元,比上年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2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增长10.0%。2015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3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31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472万人,增加365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77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570万人,增加6823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952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894万人,增加59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675万人,增加62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32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1404万人,增加765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489万人,增加12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769万人,增加730万人。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多少万元?
1.9
2.2
2.6
3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
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
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加894元。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2012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为2017年末的3.8倍;
②2017年东、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之和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46.4%;
③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50%。
①和②
①和③
②和③
仅有③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了:
1千多元
2千多元
3千多元
4千多元
2010年全国与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2009年又扩大了:
428元
438元
448元
458元
山东省2007年全年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全省出生人口103.7万人,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57.1万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5.0‰。年末常住总人口9367.0万人。其中0~14岁1409.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1%;15~64岁7004.7万人,占74.8%;65岁及以上952.6万人,占10.2%。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11814元,增长13.1%;经营性收入730元,增长30.8%;财产性收入305元,增长38.1%;转移性收入2517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67元,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3181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711元,增长18.1%。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834起、死亡人数629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4人,下降25.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4人。全年道路交通造成5760人死亡,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84人。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了()元。
2072.7
2065.7
2425.1
2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