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57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71万千瓦。全国各省(区、市)中,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分别为甘肃578万千瓦、新疆570万千瓦、青海470万千瓦、内蒙古403万千瓦、江苏302万千瓦、宁夏239万千瓦、河北160万千瓦和浙江143万千瓦。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73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69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04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前六的地区为:新疆214万千瓦、内蒙古101万千瓦、浙江70万千瓦、甘肃61万千瓦、青海58万千瓦和江苏45万千瓦。
2014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2014年新增装机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五分之一,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00万千瓦目标;其中,光伏电站855万千瓦,分布式205万千瓦。中东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60万千瓦,其中,江苏省新增152万千瓦,仅次于内蒙古;河北省新增97万千瓦,居全国前列。西部省份中,内蒙古、青海、甘肃和宁夏均较大。2013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745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容量1095万千瓦。
2015年上半年,月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比2014年全年月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
高41万千瓦
低50万千瓦
低41万千瓦
高50万千瓦
某市举办经济建设成就展,计划在六月上旬组织5个单位参观,其中一个单位由于人数较多,需要连续参观2天,其他4个单位只需参观1天。若每天最多只能安排一个单位参观,则参观的时间安排共有多少种:
630
700
15120
16800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12年6月我国柴油产量比上年同期减产了27万吨
(2)2012年4~11月我国煤油产量月增产量最多的是8月
(3)2012年3~11月我国汽油月产量均超过柴油月产量的一半
0个
1个
2个
3个
2014年某区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单位共674家,实际收入1059.1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1.9%;从业人员达到58631人,同比下降4.3%。
关于2014年该区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单位,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2014年该区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单位整体利润率(利润/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
平均每家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收入不到1000万元
2014年收入降幅最大的门类平均每家单位收入超亿元
卫生和社会工作类平均每家单位的收入为各门类中最高
2014年,上海市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2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全年新增各类金融单位96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37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40家。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336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601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292家;保险业单位363家。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882.45亿元,比年初增加4612.96亿元;贷款余额47915.81亿元,比年初增加3424.23亿元。
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39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发行公司债2955.2亿元,比上年下降5.6%。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3758只,比上年增加972只,其中股票1039只,增加42只。
全年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交易总额达到786.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总成交金额128.15万亿元,增长48.1%。其中,股票成交金额37.72万亿元,增长63.8%。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26.47万亿元,增长4.7%。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64.02万亿元,增长16.3%。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361.51万亿元,增长27.0%。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6.51万亿元,增长24.7%。
2014年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差:
增加了1千多亿元
增加了2万多亿元
减少了1千多亿元
减少了2万多亿元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服务业企业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业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84万户,同比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5%;注册资本17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7%。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所占比重约为:
75%
69%
85%
81%
S省统计局日前发布《2014年S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果业增加值达320亿元,比上年增加3.5%,占全省种植业增加值30.2%,比上年提高0.1%。
2014年,苹果、梨、柑橘、猕猴桃和红枣等主要果品总投入占总收益的比例为:
0.34:1
0.38:1
0.43:1
0.54:1
我们习惯了出门要先看看天气预报。其实在太空中也是如此——空间环境预报对保证航天员的工作、保障载人空间站的安全非常重要。
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承担着空间环境预报的任务,不仅要为发射任务提供空间环境保障服务,还将开启________的空间环境保障模式,不间断地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在轨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影响载人空间站发射和运行安全的轨道空间环境主要是大气环境、高能辐射环境和流星体环境等。这些环境的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制约。太阳活动是近地空间环境的扰动源,大的太阳爆发活动直接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如产生太阳质子事件引起高能辐射环境的变化。地磁暴期间,高层大气密度会迅速上升,导致低轨道上航天器的阻力增加,从而改变航天器的正常运行轨道,增大航天器定轨和轨道预测的误差。
载人空间站各个舱段的发射期(2021-2022年)处于第25太阳活动周的开始和上升阶段,太阳爆发活动的强度和频次相对低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空间环境就可以平静无虞了。太阳上的冕洞经常连续几个太阳自转周(27天)引起地磁扰动,偶发的日冕物质抛射也会时不时引起地磁暴。
最重要的是,载人空间站的运行期为10余年,将横跨第25太阳活动周,甚至延长至第26太阳活动周。长期的在轨运行,工程任务将越来越复杂,也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空间环境要素威胁。
首先,空间站是一个大型航天器,更容易遭受空间粒子辐射、原子氧腐蚀、碎片撞击等效应影响。它在轨时间很长,这就使得空间环境影响的累计效应非常突出。其次,空间站要正常运行,必备一个高压供电系统,太空中的等离子体环境会导致弧光放电、电流泄露等效应突出。再次,空间站将一直运行在低轨道区域,大气环境和碎片环境恶劣,轨道衰变、机械碰撞效应更为显著。对于航天员而言,需要常驻在空间站,并开展出舱、交会对接等航天活动,遭受空间辐射的概率大大增加。空间站长期运行任务中,将包括核心舱、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实验舱1、实验舱2、光学舱等频繁的发射和回收,航天任务重。要保障这些飞行任务的空间安全,需要的空间环境安全窗口更多。
预报中心早在天和核心舱发射前一年就进入保障状态,对空间站任务期的整体空间环境态势及其对任务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后续预报任务的制定和实行奠定了基础。
自2020年6月以来,预报中心对现有的空间环境预报保障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造,重点增加了针对空间站轨道预报的支持产品和针对航天员辐射安全的预警评估产品,并于2021年1月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任务。
从核心舱发射前三个月开始,预报中心持续不断地向工程有关部门提供空间环境预报报告,对发射窗口的空间环境状况进行精密的分析和预测,并分析空间环境可能对核心舱的影响,给出了精确的短期预报结论:太阳不会发生强爆发活动,地磁不会发生强扰动,预计发射窗口的空间环境是安全的。从4月29日核心舱入轨开始,预报中心进入空间站在轨飞行空间环境保障任务状态。空间环境预报员24小时值班,时刻监视空间环境的变化,及时报告空间环境态势,评估空间环境变化对载人空间站可能带来的威胁,协助空间站系统和航天员及时规避未知的空间环境危害,保障载人空间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文章标题,最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空间“晴雨”早知道
规避航天风险的“利器”
保障航天安全 监测提前预报
空间环境预报 守护航天安全
①几百万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森林退化,人类祖先被迫走出森林,到草原上生活。这被认为是人类与其生活在森林里的类人猿亲戚们分化的关键时刻。传统观点认为,在草原上,猿人们很快过上了狩猎者的生活。作为灵长类生物,他们并不具备强健的肌肉和锋利的牙齿,仅凭体力很难成功捕获猎物,不得不依靠精细的社会分工进行合作,并通过发明各种工具和武器捕猎求生。捕猎所获肉食,使得他们获得了丰富的蛋白质,对大脑发育也有某种助益。总之,狩猎的生活方式最终塑造了我们目前熟悉的人类。
②然而,这个观点也并非没有漏洞。在原始人类究竟是否为狩猎者这个问题上,学界始终有不同意见。唐娜·哈特与罗伯特·W.苏斯曼就在他们所著的《被狩猎的人类:灵长类、捕食者和人类的演化》中提出了“人类猎物假说”。他们认为猿人不是猎人,而是各种食肉动物的猎物。这个假说有不少证据支持,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原始人类遗留的骨骼中经常包含明显的被啃咬的痕迹。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骨底部有巨大破口,研究者曾一直认为这个现象证明了北京猿人有“人吃人”的习惯。实际上,这一损伤更可能是鬣狗啃噬造成的。在远古时代,有些种类的鬣狗体型巨大,完全有能力咬碎猿人的头骨。
③那么,“原始人类是各种食肉动物的猎物”这个假说对于解释人类的进化又有什么意义呢?哈特和苏斯曼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他们认为语言可能起源于声音警报,在此声音信号系统上继续发展,便慢慢奠定了语言形成的基础。支持“人类猎物假说”的学者认为,人类形成复杂的大脑功能并不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狩猎行为,而是为了挫败食肉动物的攻击。具有一定智慧的复杂大脑可以使原始人类更好地互相协调,从而及时制订躲避乃至反制策略。
④除了上述“人类猎物假说”,还有另外一种假说,即“人类长跑者假说”。该观点认为原始人类很可能属于一种本着“机会主义”生存原则的食腐动物,需要长时间在非洲草原四处游走,寻找新鲜的动物尸体食用。这个假说可以解释现代人类为何具有较强的耐力这一事实。虽然人类的冲刺能力不如很多食肉或食草动物,但是如果在炎热的非洲草原上进行万米长跑比赛,大部分哺乳动物会输给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的骨骼与韧带结构更适合长距离奔跑。人类还可以高效利用分布于全身的汗腺来控制体温,防止在炎热环境下长距离奔跑导致的躯体过热。此外,直立行走的姿态和人类的胸腔结构,使人类能在奔跑时更好地调节呼吸。
⑤实际上,在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生态位并非一成不变,上述假说也许都不全面。真正的人类故事很可能是古老的猿类从猎物和食腐动物向猎人演变的过程,他们作为“猎物”“食腐者”所进化出的一些特征,比如为防止被捕猎而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为了适应食腐生活而逐渐形成的适合长跑的身体结构等,很可能也为后来人类成为“猎人”打下了基础。当人类祖先真正成为合格的猎人之后,智人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改变了其他各种生物的命运,也让整个地球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人类的祖先是猎人还是猎物
你从哪里来?化石知道答案
人类的攻击性来自远古狩猎生活
智慧大脑帮助人类走出非洲草原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本文最适合的标题是:
城市热污染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热污染的灾难说
热污染的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