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阅读,不仅是认识符号而已,更要懂得符号所传递的内涵
②而观画,也不只是看到五彩缤纷的调配,还应细想,画中原是有画的
③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
④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因袭昨日
⑤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
⑥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②③④⑤⑥
⑥③④⑤①②
①②⑥③④⑤
⑥①②③④⑤
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_______,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_______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_______,似乎都不复存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徘徊 旁若无人 喧哗
踯躅 置若罔闻 喧腾
穿行 泰然自若 喧闹
穿梭 神情自若 喧嚣
脑机接口是在人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信息连接通路。通过解码脑信号,将其转换为可被识别的命令信号,实现人与外部设备间的交换。脑机接口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需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内部,非侵入式则需穿戴设备以捕捉脑电信号。脑机接口主要用于医疗康复领域,人工耳蜗便是最普遍的临床应用。在教育、智能家居、军事等领域,脑机接口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仍需破解诸多难题,并且当脑电波被感知、记录,人的思维处于全面暴露的风险之中,隐私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技术往往是中性的,如何应用才是决定其“善恶”的关键,期待越来越成熟的脑机接口技术能够改善健康,帮助人类享有更多福祉。
该文段未谈及脑机接口的:
运作机制
类型区分
应用前景
技术局限
目前,光纤网络、4G移动通信网络已经覆盖99.9%以上的行政村,农业信息化应用场景日趋丰富,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等诸多领域,电子商务在农村不断发展,农村数字化治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存在差异,部分行政村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信号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在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服务建设
扩大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范围
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涉农信息惠普服务机制
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说:“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在他看来,正义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裁判者、不同的情境下正义会以不同面目示人。其实不然,正义绝对不会变幻莫测,不可琢磨,他不是裁判者随心所欲的个人情绪宣泄,它一定体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不会挑战人类的良知、美德、慈爱等正义的情感。我们不能苛求所有法官对同一事实形成完全相同的观点,但执法者追求正义,惩恶扬善的目标不能偏离。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执法过程中应存异求同,避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以不同,但正义的标准是确定的
法官不能用“普洛透斯似的脸”来混淆是非,颠倒善恶
法官裁判应合乎基本准则和目标,不可背离正义和公平
最早对莫高窟进行保护的前辈们,大都是从事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家,而非文物保护专家。面对破败凋敝的石窟、岌岌可危的壁画,他们意识到保护文物是________的任务。当时国内还没有形成________的保护理念,而常书鸿等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原状保护的原则,这与西方的文物保护理念________,之后的修缮工作都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迫在眉睫 明晰 别无二致
刻不容缓 先进 殊途同归
举足轻重 系统 如出一辙
首当其冲 成熟 不谋而合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意思是说,第一种无知是连字都不识,当然谈不上有学问;第二种无知却是错读了许多书,反而变得无知。“初学者”的无知容易辨别、也容易避免;但是“读书读得越多越好”的错误观点似乎更能迷惑人,因此有必要审慎选择阅读的书目,以免读得越多就偏离得越远。
根据这段文字,“初学者的无知”和“学者的无知”:
都是缺乏正确引导造成的
既容易区分又经常被混淆
都是求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是两种不同学习经历的反映
隋代书法作为南北朝书法向初唐书法变迁的转折点,对初唐书法的发展起到先导和定向的作用。从总体上看,隋代书法逐步放弃了北朝书法那种欹侧之势和大刀阔斧的用笔,吸取了南朝书风的圆润温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隋楷”样式。虽然它历时短暂,流传作品稀少,但却个性鲜明,成为今天了解楷书风格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样本。
对这段文字的大意概括最恰当的是:( )
楷书是隋代书法最突出的成就类型
初唐书法的发展直接受隋代书法影响
隋代书法在书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隋代以后圆润温和成为书法的鲜明特点
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藉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依据文意,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存在误区,下列不属于误区的一项是:
把历史文化遗产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把“国学教育”等同于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
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古典文化
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再创历史新高。眼下为了“抢”人才,不少城市纷纷出台引才新政。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希望就业的城市”这一问题时,六成受访者选择二线城市,三成受访者选择一线城市,仅一成选择三四线城市。这主要基于生活成本、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的综合考量。80.53%的受访者认为房价等生活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换个更直白的说法,就是一线城市居之不易,于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一线城市经济活力强,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综合考虑生活成本与发展机会,二线城市更受毕业生青睐
就目前情况来看,三四线城市经济活力不足,发展机会有限
高房价令毕业生对一线城市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