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源泉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面向历史的发掘。每一次回顾历史都可能是一次观念的清理和创新。研究和发掘新的史料,也是一次价值观的梳理,________________。重新发现历史,建立当下社会观念与历史价值的承继关系,这是奠定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在前人的肩膀上瞭望未来,不是简单地忽略或者漠视历史积累,不断重复曾经的创新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历史无法重来
与其重读历史,不如创造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
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
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
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对“历史娱乐化”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娱乐化”是指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
“历史娱乐化”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任何娱乐历史的做法和大众文化消费,都是要不得的。
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杜绝将历史肆意娱乐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周平王迁都洛邑
汉光武帝定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
武周以洛阳为神都
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卧薪尝胆——勾践
退避三舍——晋文公
完璧归赵——蔺相如
纸上谈兵——沈括
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是:
只有经历挫折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仁人志士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所以成功了
挫折虽给人带来了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历史长河中,大批伟大人物坚持与磨难斗争并成就非凡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据统计,中国古今的姓氏超过22000个。由此可以推测,地名中涉及姓氏的用字也不会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代的部族迁徙有很大帮助
宗法社会的人们往往按姓氏聚居,姓氏便成为地名中最富区别意义的亮点
考古学家以河南登封县一个叫“王城岗”的古地名为线索,在那里挖掘出夏朝遗址
据统计,姓陈的人在南方比较多,在北方比较少
若公众史学归属于历史学,那么目前历史学门类的三个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与考古)都无法单独包容它;更何况它还包含着文学、传播学、艺术等非历史学学科的元素。在欧美高校,公众史学要么是被作为历史学系所设立的专业学位项目,要么是由历史教育学与艺术专业合作设立的跨学科项目。由此,中国的公众史学若想拥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属性,必须在这一点上有所明晰。
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
公众史学学科性质应有所明晰
公众史学与历史学门类的关系
中国与欧美公众史学不同的归属
公众史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学科
一个民族作为稳定的共同体而存在,维系它的核心是内在的价值认同。文学“虚无”历史,以相对主义的态度从文化源头和根脉处进行拆解,剔除了彰显历史趋向、代表文明进步的文化价值,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政治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是经过历史积淀和检验所形成的结论,这些结论构成了具有稳定性的价值坐标。一旦这座价值坐标被铲除夷平,也就没有了野蛮与文明、落后与进步的分野,没有了是非之辨、善恶之分、美丑之心,这只能导致文化价值进一步碎片化,造成种种精神乱象,影响民族文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特征符合文学“虚无”历史现象的是:
学说体系支离破碎
事件阐释生搬硬套
历史评论去价值化
文化认知浅显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