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身在大学校园的学子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子,他们_______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区域之间不同乡村的鲜明对比,能深刻感受家乡亟须改变和发展的紧迫性。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言之凿凿
2006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73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5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58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56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150万人。2006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728亿元,支出12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18.1%。截止2006年底,基金累计结存1720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结存105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664亿元。
2006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征缴收入5215亿元,增长20.9%。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71亿元,中央财政预算安排77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2006年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全年共有35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53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30亿元,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4亿元。2006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18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539万人。
2006年底,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27万人,比上年底减少35万人。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支出193亿元,比上年下降6.9%。截止2006年底,基金累计结存708亿元。
2005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额为:
1079.6亿元
1123.7亿元
989.4亿元
1201.9亿元
某职工2008年就医4次,平均每次产生费用2400元,每次均享受与当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平均实际报销比例相当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则他当年自己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约为多少钱:
3406元
3814元
5193元
5785元
某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要维持它的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要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而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则需要企业每年为职工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如果企业每年为职工缴纳这样比例的社会保险费,则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面的陈述中推出:
这个国家无法维持它的经济发展,或者不能保持它的社会稳定
这个国家或者可以维持它的经济发展,或者可以保持它的社会稳定
如果降低企业每年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比例,则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量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台湾自由行的开放,农村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某一农村的农民自发组织若干同村农民到台湾旅行,其旅行费用包括:个人办理赴台手续费,在台旅行的车费平均每人503元,飞机票平均每人1998元,其它费用平均每人1199元。已知这次旅行的总费用是92000元,总的平均费用是4600元。问赴台的总人数和个人办理赴台手续费分别是多少?
20人 900元
21人 650元
20人 700元
22人 850元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集体土地所有权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这种表述表明,我国对私营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指导、帮助和监督
鼓励、支持、引导并依法监督和管理
指导、扶持和竞争
利用、限制和改造
为促进旅游业复苏,今年8月1日起至年底,某景区门票价格在原定价的基础上,工作日执行两折票价,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执行五折票价。预计门票打折后,每天的游客人数均比原来翻一番,已知打折前该景区双休日平均每天的游客人数是工作日的5倍,则打折后,该景区一周(该周无法定节假日)的门票收入是打折前的:
0.5倍
0.6倍
0.7倍
0.8倍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理论上说,买房不是刚需,居住才是刚需。但为何“宁买房不租房”?这说到底还是因为权利:人们不仅在买“产”,也在买“权”。对物权之上的受教育权、养老保障、医疗等权利的需求,有时比居住本身还强烈。越是人口流动大、业态更新快的城市,这个问题越紧迫。以租购同权为特色的房屋租赁市场改革,正是抓住了这一深层次的需求,尝试实现租屋供给不足和租屋赋权不足的双重解铃。
这段文字中“这个问题”指的是:
租屋供给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
房价超出许多刚需的购买能力
对物权之上各项权利需求强烈
房子长期以来被视为增值手段
科技发展蕴藏着进步力量。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健康事业插上了智能翅膀。从可穿戴设备掀起健康管理热潮,到影像辅助技术用于病灶精准识别,再到远程医疗让大山里的病人也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技术红利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深刻改变着医疗服务模式和理念,为构建新型医疗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好前景。同时,________________。比如,数据是智能医疗的基础,但目前医疗健康数据的标准化、统一化和智能化尚有待提升。我国拥有上万家医院,每年产生的医疗健康数据规模巨大,但绝大部分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又如,当前人工智能产品数量可观,但质量参差不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亟待攻克一些核心技术短板、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立足长远科学谋划、破除政策壁垒,优化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激发创新的动力,也需要相关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埋头攻关。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智能医疗行稳致远。
也要看到,技术进步回避不了伦理道德问题。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与情感、伦理等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造福人民的初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在医疗服务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科技创新攻关的方向。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医疗人工智能在主体资格、侵权责任、数据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安全、可靠、可控的技术产品,更好服务医生、患者和医疗事业。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目标。健康中国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为实现“健康中国”拓展了新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筑牢技术创新的基石,擦亮造福人民的底色,智能医疗时代大有可为。
关于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文中没有提到的是:
远程医疗
可穿戴设备
影像辅助技术
养老服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