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城镇就业人员
乡村就业人员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则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超过90%。到2012年,中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
以下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至2012年底城商银行民间资本参股占比超过50%
2012年我国GDP超过60万亿元
2012年我国股票有效账户数已经过亿
201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接近2500家
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3869.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02%。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加3826.68亿元。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长9.64%,比2009年翻了一番。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32806.46亿元。2015年1—9月,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6.5%。
2015年,全国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约为737万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招生人数389万人,比普通专科院校人数多41万人;在校人数约为2626万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约1577万人,普通专科约1049万人;毕业人数约为1000万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约占68.1%,普通专科院校约占31.9%。
以下省份中,2015年普通本专科院校毕业人数占全国普通本专科院校毕业人数5%的是:
江苏
四川
湖南
河北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深入实施( )传承保护工程,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和转化创新。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民居、农村文物、地名文化遗产和古树名木保护。振兴传统农业节庆,办好中国农民( )。
农耕文化 丰收节
特色文化 播种节
民俗文化 播种节
乡村文化 丰收节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制定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
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制定促进农村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
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与2004年相比,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约增加了:
149.3%
249.3%
40.1%
148.4%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实际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1.7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增速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3—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较上年下降最多的是( )年。
2013
2015
2017
2018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环境,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到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2019年,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较2018年12月增长14.9%,城镇网民规模为6.4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1.8%,较2018年12月增长4200万。
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较2018年12月提升7.8个百分点,其余年份详情如下:
与2011年12月相比,2020年3月农村网民规模增长了约:
40.5%
52.8%
87.3%
101.2%
1967年与1966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降低了115.5%
降低了55.5%
降低了15.5%
降低了105.5%
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04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9%,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比重首次下降。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增长率比上年末提高2.9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2012年全国出生的女婴数是:
884万
838万
797万
7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