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73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5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58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56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150万人。2006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728亿元,支出12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18.1%。截止2006年底,基金累计结存1720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结存105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664亿元。
2006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征缴收入5215亿元,增长20.9%。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71亿元,中央财政预算安排77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2006年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全年共有35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53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30亿元,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4亿元。2006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18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539万人。
2006年底,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27万人,比上年底减少35万人。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支出193亿元,比上年下降6.9%。截止2006年底,基金累计结存708亿元。
2006年参保退休人数数量比上年增加了:
9.37%
10.34%
13.51%
19.91%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16年,全国有近10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29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200万家,而到了2017年,全国农家乐数量已达到了220万家。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较2015年增加了110万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2%,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6.0%,较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13~2017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迅速,2017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较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与2012年相比,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约增加:
2倍
3倍
4倍
5倍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6.0%
16.7%
13.7%
21.4%
某公司100名员工对甲、乙两名经理进行满意度评议,对甲满意的人数占全体参加评议的3/5,对乙满意的人数比甲的人数多6人,对甲、乙都不满意的占都满意人数的1/3还多2人,则对甲、乙都满意的人数是:
36人
26人
48人
42人
某公司将销售部门拆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团队,拆分后线上团队的人数为线下团队的2倍,线下团队男女员工人数相同,线上团队的男员工人数占两个团队男员工总数的60%。则拆分前,销售部门男女员工人数之比为:
1:2
2:3
3:5
5: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下列关于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
需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现代化进程中应努力使城的比重和乡的比重保持稳定
应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2020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基金收支规模基本稳定。参加职工医保34455万人,比上年同比增加153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5429万人,比上年增长5.0%;退休职工9026万人,比上年增长3.7%。企业、机关事业、灵活就业等其他人员三类参保人员(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分别为23317万人、6387万人、475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050万人、155万人、325万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7月全国多地实施阶段性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累计减征约1649亿元,全年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5732亿元,比上年减少0.7%;支出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20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9145亿元,比上年减少8.6%;支出7931亿元,比上年减少0.1%;当期结存1214亿元,累计结存15327亿元。
2020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支出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当期结存1650亿元,累计结存10096亿元。
2020年就诊量同比有所减少。参加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17.9亿人次,比上年减少15.6%。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住院率15.9%,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在职职工住院率为8.6%,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退休职工住院率为36.0%,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国参加职工医保人数同比增长约( )。
4.6%
5.4%
6.2%
7.1%
197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5万人,1980年为14.7万人,2001年为114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10年较上一年同比增长3.4%,2018年首次突破了800万人,2019年预计达到834万人,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严峻形势。
根据以上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1979年人数的100倍
②近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数很大,增长速率比较稳定,每年都是按照2%~5%的速度在增长
③近8年间累计培养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人,按现有的增长速度,估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40万人以上
④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各城市的就业满意度高于71%的城市有6个
⑤在一线城市中,北京是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其次是杭州
1个
2个
3个
4个
2005年与2004年相比,该市主要客源国游客人数上升了:
2.73%
18.4%
22.5%
81.6%
我国2007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生44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在校生2000万人,毕业生530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在校生2522万人,毕业生788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869万人,在校生5736万人,毕业生196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36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毕业生1870万人。我国2006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6万人,在校生1739万人,毕业生37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48万人,在校生1809万人,毕业生476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1万人,在校生2515万人,毕业生727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930万人,在校生5958万人,毕业生207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29万人,在校生10712万人,毕业生1928万人。
从全国31个省份共抽取78所高等院校21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道德类涉及道德品质或者关系的题目中,当提问:“你最看重人的哪3种品质或关系”,选择比例前五名的选项依次是“诚信”、“关爱”、“宽容”、“负责任”和“沟通”,选择比例依次为74.70%、65.40%、65.17%、49.49%、35.89%。前五名的选项均为积极道德意识;而当提问改为:“你觉得现在的人实际上哪3种品质或相互关系居多”,选择比例前五名的选项则依次为“相互利用”、“冷漠”、“不负责任”、“欺诈”、“关爱”,选择比例依次为62.49%、54.86%、43.52%、34.64%、29.19%,前五名的选项有4项是消极道德意识。
虽然,大学生的道德期许与现实道德有很大的落差,这并不影响大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习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爱护公共卫生上,选择“随手扔掉”的仅占3.5%;乘车时对老弱病残人士让座的态度上,自认会“主动让座”的达79.0%。
调查主要从爱国与民族意识,文史哲常识和文化与生活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调查显示,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当问到“被误认是日本或者韩国人时”,高达92.0%的大学生认为会“声明是中国人”,只有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干脆回答是”,也只有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保持“沉默”。在爱国观念上,大学生对于我国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表示“立志为国争光”的占55.7%,表示“对社会风气不满”的占33.3%,而表示“无所谓”的占11.0%。
理想信念是文化和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多年培养教育的栋梁之才,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重要航标,在树立人生理想问题上,选择“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大学生占65.8%,选择“有理想,但觉得要实现很困难”的占30.6%,而选择“无所谓理想,每天能过得去就行”的占3.7%。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有明确的理想抱负,但仍有不少的大学生对于如何实现理想抱有消极的态度。问卷还进而考察大学生的信念观,信念是激发一个人奋发进取、实现理想的重要支撑力量。自认“总是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占40.4%,而自认“有时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多达52.8%,大部分大学生在人生信念这个问题上还处于摇摆状态,既想努力向前,同时又有畏难情绪。
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上一年:
下降了5.96%
提高了5.96%
下降了6.95%
提高了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