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差错是指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由于业务繁忙、工作强度大,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口误、眼误、手误等技术性原因造成的差错。
下列属于技术性差错的是:
某企业主管暗示会计在做本企业账时对存货成本采用高留低转的记账方式,会计心领神会,不久就完成了此项工作
某杂志社规定:一篇稿件在写作结束和编辑完成之后,必须再通读、审查一至三遍,但还是由于有的作者或编者政治素养不高、学识水平有限而影响了整体质量
国际羽联通过网络对某国羽毛球公开赛进行了抽签,但几天后国际羽联突然告知该国羽协,称原抽签结果有问题,把种子选手排位搞错了
2008年后,部分跨国企业由于裁减中国关务人员,在管理上出现真空;今年面对海关可能的核查,部分企业甚至放弃自查和应对准备,以破罐破摔的态度放弃改善的机会
某单位组织员工参加业务培训,小王和小李所在部门员工10人在同一排就坐,一排正好10个座位,假设座位是随机安排的。问小王和小李之间相隔人数小于等于3人的概率为多少?
以往,境内企业进出口只能以美元或第三方货币结算,在合同签约至合同执行完毕期间汇率的变化会使企业的实际盈收出现波动,现在银行推出了人民币结算业务。由于人民币是境内企业的本币,合同计价和企业运营的主要货币相一致,境内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就能够切实了解交易的成本和收入,从而防范了汇率风险。因此,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企业必定会增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作为上述论证的前提条件:
有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对外贸易的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多
在与国内企业开展贸易时,由于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境外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有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国内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将跨境贸易开展到世界各地
由于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愿意与国内企业开展贸易往来
环境吸收能力是指自然环境对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具有自动容纳、吸收和消化的能力。理论上,由于环境吸收能力的存在,地球自身的力量是可以将环境恢复到原有或相近的活力水平,资源环境退化并不是不可逆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环境吸收能力的是:( )。
某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某县通过环境治理,提升了当地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某市为高载能产业寻求发展空间,测算出该城市大气允许承载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PM2.5能够被大自然转化为对生态系统危害较小的物质,甚至能进一步被分解达到无害的状态
一则公益广告劝告人们,酒后不要开车,直到你感到能安全驾驶的时候才开。然而,在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酒后立即被询问的对象往往低估他们恢复驾驶能力所需要的时间。这个结果表明,在驾驶前饮酒的人很难遵循这个广告的劝告。
下面哪项如果为真,能最有力地支持以上结论:
医院中被研究的对象估计他们恢复驾驶的能力通常比其他人更保守
医院中被研究的对象也被询问恢复对安全驾驶不起重要作用的能力所需要的时间
一些不得不开车回家的人就不饮酒
一般的人,对公益广告的警觉比医院研究对象的警觉高
自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潜艇等超大型货物相继出现以来,半潜船才渐渐找寻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半潜船装运货物既可利用独特的沉浮方式,又能借助码头设施采用滚装、滑装、吊装等多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此外,半潜船大多具有自航能力,航速可达到15节以上,能大大缩短重要设备的运输周期。同时,由于自身携带设备少,燃料消耗少,半潜船续航能力可达到数万公里。更为重要的是,半潜船是通过半潜方式在水中航行,吃水较深,甲板常常与水面一致,因而抗击大风大浪的稳定性极高。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半潜船仅能采用沉浮方式装载货物
半潜船的主要不足是速度相对缓慢
半潜船较稳是由于航行时吃水较深
在超大型货物出现后半潜船才出现
壳牌石油公司连续三年在全球500家最大公司净利润总额中位列第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公司有更多的国际业务。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说法的是:
与壳牌公司规模相当但国际业务少的石油公司的利润都比壳牌石油公司低
历史上全球500家大公司的净利润冠军都是石油公司
近三年来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都在努力走向国际化
近三年来石油和成品油的价格都很稳定
20世纪50年代,有科学家发现细菌会脱落细胞壁,不再呈现特有形状,让免疫系统“失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些细菌会重新获得细胞壁,恢复原有形状,再次全面具备感染人体的能力。最近,有研究人员首先施用一种抗生素,突破大肠杆菌的细胞壁,让它改变形状。随后施用另一种抗生素,针对一种名为MreB的蛋白质,令细菌即使增殖,也无法恢复原有形状,不再具备感染能力,最终自然消亡。这项研究可以解释细菌抗药性成因,对细胞壁构建过程加深理解,可望促成对抗生素运用战略更好的筹划。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抗生素阻止细菌重新获得新细胞
抗生素抑制MreB的蛋白质产生细菌
MreB的蛋白质主导细菌细胞壁变异
MreB的蛋白质是细菌“隐身”的关键
“五一黄金周”从存到废,现在又有不少人士认为应当恢复。就公共决策要求讲,早前“五一黄金周”之所以被废,并非是源于对假日经济好处的不了解,而恰恰是因为其人流的大量流动与环境影响,加上由人满为患所带来的不快乐等诸多原因存在而被取消。应该说,当时取消“五一黄金周”是一种利弊权衡的结果。所以,除非过去取消“五一黄金周”的理由已经消失,或者说其所有的利弊关系已经有了根本变化。否则,如果没有必须具备的民意征求程序,而仅仅只以经济上的好处为理由做出行政决策,那“五一黄金周”一旦真的恢复,劳动者对其就很难做出相应的正面评价。
以上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五一黄金周”的存废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过去取消“五一黄金周”是因为假日经济的弊端显著
评价“五一黄金周”的存废要有权利视角
要想恢复“五一黄金周”,必须有征求民意的过程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缺乏有效可行的保障机制来恢复和弥补被侵权人的权利。遭受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没有一条光明、可靠的渠道来支持这种保护。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司法机关执法受到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
司法机关的执法过程也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目前缺少保障机制来弥补被司法机关侵犯的权利
制定规范和约束司法机关执法过程的法律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