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全国耕地12208.27万公顷(18.31亿亩);园地1154.90公顷(1.73亿亩);林地23574.11万公顷(35.36亿亩);牧草地26214.38万公顷(39.32亿亩);其他农用地2553.09万公顷(3.83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万公顷(3.9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30.85万公顷(0.35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59.87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与2004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30%,园地面积增加2.31%,林地面积增加0.30%,牧草地面积减少0.2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增加1.1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3.37%,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0.26%。
200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6.16万公顷(542.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3.87万公顷(208.1万亩);另外,查出往年已经建设但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7.34万公顷(110.1万亩);灾毁耕地5.35万公顷(80.2万亩);生态退耕39.04万公顷(585.5万亩);因省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3万公顷(18.5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67万公顷(460.0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为建设占用耕地的144.56%。
全年新增建设用地43.2万公顷。其中,新增独立工矿(包括各类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15.11万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9.82万公顷;新增村庄建设用地6.66万公顷;新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0.76万公顷。
查明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7.20万公顷(107.93万亩),空闲土地5.48万公顷(82.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13.56万公顷(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26.24万公顷(393.61万亩),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核减建设用地4631.9公顷。
2005年,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16.32万公顷,出让价款5505.15亿元。其中,招拍挂出让面积和出让价款分别为5.72万公顷和3920.09亿元,分别占出让总面积和总价款的35.06%和71.21%。
2005年,新增城镇、村庄建设用地分别占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相差:
3.81%
38.12%
11.56%
7.31%
2005年全国大约有660个城市,每个城市平均约有多少个公园:
11
15
17
18
2005年7月1日是星期五,那么2008年7月1日是星期几: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二
2006年某省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39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进口382.5亿美元,增长25.1%,出口1009亿美元,增长31.4%。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韩国和台湾成为2006年该省进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
2006年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83个,比上年增加187个,合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分别为191亿元和88.9亿美元,分别增长18.5%和15.1%。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47.9亿美元,实际外资19.6亿美元,分别增长25.9%和33.6%,分别占外资总额的25.1%和22.1%,比重分别提高1.5和3.1个百分点。
2006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批准境外投资项目425个,总投资3.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0亿美元,总投资和中方投资分别增长99.6%和79.1%。
2005年第三产业合同外资与实际外资占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23.6%与25.2%
26.6%与19.0%
23.6%与19.0%
25.9%与33.6%
根据我国农村和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特征。南方农作物主要为早稻和晚稻,北方主要为小麦和玉米,大中城市郊区主要以蔬菜为主。2005年,南方早、晚稻每公顷平均年产1.23万元,北方小麦和玉米每公顷年产1.04万元,大中城市郊区蔬菜每公顷平均年产值为3.89万元。按照现行征地补偿最高标准30倍,南方每公顷耕地的最高征地补偿为36.9万元,北方每公顷耕地的最高征地补偿为31.2万元。大中城市郊区每公顷耕地最高征地补偿为116.7万元。根据国家农调队统计数据,2005年农户人均从耕地(即种植业)中获得的纯收入为1098元,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为0.14公顷即每公顷耕地的纯收入为7842元。以预期寿命70岁计算农民一生从1公顷耕地中获得的纯收入为54.89万元,这还没有考虑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和土地增值、保值因素(即70年后土地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在实际征地时,通常不按最高标准进行补偿,大中城市郊区也仍然以价值较低的粮食作物产值作为补偿依据。因此,我国目前征地补偿严重偏低。
以2005年的种植业产值估算北方农村每公顷耕地的实际征地补偿,结果如何:
等于116.7万元
等于36.9万元
等于31.2万元
低于31.2万元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566.4万人
708万人
720万人
900万人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最南部,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有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地带性植被。
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是华南气候特征的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用来提高人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益能力的初始性投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是:( )。
某大学资助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的费用
某公司为员工添置了一批健身器材所花费的投资
父母在小张大学暑假期间为其支付的驾校培训费用
某食品加工企业为购买专利而支付的知识产权转让费
以现价计算,2005-2010年期间下列国家中GDP从未出现下降的是:
南非
巴西
俄罗斯
中国
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中,2009年住宅投资完成额占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比重比2008年有所下降的有:
5个
6个
7个
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