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同时购买2年期、5年期、10年期三种国债,投资额的比为5:3:2。后又以与前次相同的投资总额全部购买5年期国债,则此人两次对5年期国债的投资额占两次总投资额的比例是:
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将生活水平划分为如下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为绝对贫困状态的消费;50%~59%为勉强度日状态的消费;40%~50%为小康水平的消费;20%~40%为富裕状态的消费;20%以下为最富裕状态的消费。我国城镇和乡村的恩格尔系数,1980年为56.9%和61.8%;2000年分别为39.2%和49.1%;2001年分别为37.1%和47.7%。到2010年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应分别是30%和40%。2020年分别是25%和35%。
从1980年到2000年,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下降的百分点是:
7.8
12.7
17.7
22.6
2005年-2010年,A城市的进出口有多少年呈现贸易顺差:
3
4
5
6
在2005年、2006年中,下列哪些节目时数增幅下降最明显:
其他类电视节目
综艺类广播节目
专题类电视节目
广告类电视节目
从1981年到2005年,A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
“六五”时期
“八五”时期
“九五”时期
“十五”时期
《河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北省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63.4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58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18.3元,增长6.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45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从2005年到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的变动趋势是:
逐步扩大
逐步缩小
先扩大后缩小
先缩小后扩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由1949年末的5.4亿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近14亿人。其中,从1949年末到1970年末,我国人口由5.4亿人增加到8.3亿人;1971年末至1980年末,全国人口由8.5亿人增加到9.9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由1981年末的10.0亿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11.4亿人;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最终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稳。1991-2018年,我国人口年均增加878万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
1953年末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3.10亿人,1964年末为3.53亿人,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为5.67亿人、6.99亿人、8.08亿人和9.16亿人。在201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后增量由正转负,2018年末为8.97亿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都是文盲。1982年末全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7.2%,1990年末占9.4%,2000年末占14.7%,2010年末达到22.9%,2018年末提高到29.3%。1982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6%,1990年末为1.4%,2000年末为3.6%,2010年末为8.9%,2018年末达到13.0%。
2000年末全国人口为:
11.6亿人
12.1亿人
12.6亿人
13.1亿人
2006年,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两项总计共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
56.5%
95.6%
81.9%
89.3%
2006年某省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39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进口382.5亿美元,增长25.1%,出口1009亿美元,增长31.4%。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韩国和台湾成为2006年该省进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
2006年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83个,比上年增加187个,合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分别为191亿元和88.9亿美元,分别增长18.5%和15.1%。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47.9亿美元,实际外资19.6亿美元,分别增长25.9%和33.6%,分别占外资总额的25.1%和22.1%,比重分别提高1.5和3.1个百分点。
2006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批准境外投资项目425个,总投资3.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0亿美元,总投资和中方投资分别增长99.6%和79.1%。
2005年该省全年进出口总额约为:
1073.7亿美元
1103.4亿美元
1233.7亿美元
1266.9亿美元
经国家统计局核准,2006年某省生产总值64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11753元,比上年增长11.3%。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年第一产业完成产值69.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末2005年的12.0:48.7:39.3转变为10.9:51.6:37.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7%、33.8%。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22.78亿元,增长16.3%;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57.33亿元,增长4.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45.96亿元,增长10.5%;住宿餐饮业30.29亿元,增长24.1%;其它行业3.86亿元,下降2.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7.22亿元,增长19.1%(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68亿元,增长6.5倍;石油及制品类12.41亿元,下降7.7%;文化办公用品类0.32亿元,增长1.1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90亿元,增长43.6%;食品、饮料、烟酒类8.51亿元,增长39.9%。
2005年该省人口约有( )万。
541.06
5410.63
547.17
54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