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县城确实太复杂,塞北尚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南已经百花吐艳,草木争辉了。2000多个县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有千秋
千姿百态
气象万千
千变万化
根据测算,全国城乡普遍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将使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14.53亿,峰值人口增加1500万;2050年,总人口下降为13.85亿,但比现行生育率增加约5000万。“单独二胎”与现行生育政策相比,2030年老龄化水平从24.1%降低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直到2074年以后,该政策会影响老年人口数量。另外,城乡普遍推行“单独二胎”政策15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增加,203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8.75亿升到8.77亿;2050年从7.00亿升至7.26亿。
图中数据显示,未来几十年我国老龄化水平:
不断上升
不断下降
保持不变
起伏变化
工业遗产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若能挖掘工厂、矿山的历史文化与科普价值,通过创造性规划和________开发,将它们改造成博物馆、文创园,既能让工业遗产重焕光彩,也让人们得以________历史、憧憬未来。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商业性 回馈
抢救性 回溯
保护性 回望
艺术性 回归
根据对2005年全国出版社申报的引进国外图书的选题分析,总计引进选题6737种,其中自然科学类占13.65%,经济类占14.36%。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那些虽有学术价值但会有市场风险的国外图书,往往受到国内出版者的冷遇
对外国先进科技书引进的比例明显偏低,人文社会科学引进数量不仅偏大,而且偏重某一类
外国文学古典名著,因为无需买版权,市场一直有稳定的读者群,因而被大量重复出版
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引进,翻译质量要求比较高、周期比较长,致使翻译出版的比例比较低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依据文意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的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意即扬弃旧义、创立新知
文化创新意即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文化传承意即继承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创新
2013年,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热播,社会上出现了“汉字热”,汉字这一优美的文字,经历了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六国古文,进而到小篆、再到隶书,进而到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其中,哪项是古文字和现代文字的分水岭:
金文演变为大篆
六国古文演变为小篆
小篆演变为隶书
隶书演变为楷书
2013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260个,比上年末增加384个。其中乡镇文化站34343个,增加242个。年末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164355人,比上年末增加8127人。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3389.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9%。年末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6022个,演出15.13万场,观众6569万人次。
201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数量同比约增长了:
8%
3%
0.9%
0.4%
1949年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形成受到两次大的破坏和冲断。第一次是反右,大跃进经济崩溃期间,在校生数由1960年的10963万人,下降到1962年的7480万人,其中中专生由222万人下降到54万人;第二次是“文革”动乱期间,估计有70--80万人未能受到大学教育,超过1亿中小学生受到质量很低的教育,几百万知识分子无法工作和科研。全国12岁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由1964年的2.34年仅上升到1982年的4.61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
1982年,我国12岁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是多少:
2.34年
4.61年
小学毕业程度
无法确定
材料: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请开始答题: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40岁占22.3%,41~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
2008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外出农民工约为:
5000万人
4000万人
3000万人
2000万人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信息显示,2010年9月上海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95项,比上年同月增长4.6%;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3.19亿美元,增长19.8%;实际到位金额9.44亿美元,增长3.5%,增幅实现年内连续第9个月正增长。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特别大。2010年9月,上海市第二产业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2个,比上年同月下降31.3%;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13亿美元,下降2.2%。第三产业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72个,增长9.2%;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2.08亿美元,增长22.8%,占91.6%,比重高出第二产业83个百分点,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2010年9月,上海市第二产业吸收合同外资金额占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约为()。
8.6%
9.2%
22.8%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