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四个句子,其中与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
①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
③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④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①
②
③
④
哲学是属于理智方面的事,文学是属于情感方面的事。我们研究哲学时,必须先将头脑放冷静了,然后才能寻究其中的道理。至读文学时,则宜带着兴奋的心灵,欣赏其一切。若读“哲理诗”,理智与感情并用,同时冷热,很觉不痛快。
这段文字的主要论题是:
哲学与文学的差别
研究哲学的方法
欣赏文学的方法
哲理诗的缺点
L城有四位著名的雕刻家张明、杨刚、李强和刘庆,该城近20年来所有的名人雕像都出自他们中某一人之手。
他们四人都有一个习惯:即完工后在作品不显眼处刻字留言。
已知张明和杨刚的留言总是真的,李强和刘庆的留言总是假的。
现发现L城去年雕刻完成的一尊名人像,据上面的留言可确定此像为李强所雕,那么该留言内容应为:
此像非张明所雕
此像非杨刚所雕
此像为李强所雕
此像为刘庆所雕
陈老师在手上用钢笔写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一人的名字,然后他紧握手,让甲、乙、丙、丁四人猜猜他写了谁的名字。
甲说:“是丙的名字。”
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丁说:“是甲。”
陈老师说:“你们四人中只有一人猜对了。”
陈老师写了哪位同学的名字: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一事不再罚: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根据以上的定义,下面做法不符合一事不再罚规定的是:
张某回国携带应申报物品而没有向海关申报,海关认定张某的行为构成走私,对其做出没收物品,并罚款人民币2000元的处罚
个体户杨某在贩卖生猪时被“生猪办”执法人员查出没有完税凭证,并且拒绝申报纳税。“生猪办”执法人员遂通知公安机关以妨碍公务为名将其留置盘查48小时。后国税分局根据“生猪办”认定的事实,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对杨某没有按照规定申报纳税处以罚款900元
某县有一饮食店,未在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登记就开始营业,半年后被工商部门查获罚款。县地税局通过调查,对该饮食店下达了《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补税、缴纳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某甲是河北人,在北京打工。因为多生一孩违反了地方法规的规定,已经依据北京市某区计划生育部门的决定在北京缴纳了社会抚养费。某甲在回家探亲时,其户籍所在地的计划生育部门根据河北省有关规定亦对某甲的超生行为征收了社会抚养费
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季节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古人发现 “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 1 世纪后从祭月、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后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秋节形成过程
古人重视中秋节的原因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农耕文化对中秋习俗的影响
根据材料,关于近四次人口普查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城乡的少儿人口规模均出现逐次下降
②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已经突破6000万人
③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城乡差距逐次缩小
④城镇的老年抚养比值逐次增长
②
①②
③④
①③
某城市有A、B、C、D四个区,B、C、D三区的面积之和是A的14倍,A、C、D三区的面积之和是B的9倍,A、B、D三区的面积之和是C区的2倍,则A、B、C三区的面积之和是D区的:
1倍
1.5倍
2倍
3倍
一种挥发性药水,原来有一整瓶,第二天挥发后变为原来的;第三天变为第二天的
;第四天变为第三天的
,请问第几天时药水还剩下
瓶:
75天
30天
12天
100天
字符替换:
数字表中第2列四个数字之和对应的符号是: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