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36千米,乙车所行驶路程为甲车所行驶路程的4/7,则P、Q两地相距( )千米。
72
96
112
132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A车在前,B车在后,速度均为V。若A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B车以A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A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S
2S
3S
4S
由于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专家们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就重视预防和清除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垃圾,那么总有一天信息高速公路将无法正常通行。
在下列语句中,意义最接近网络专家警告的是:
总有那么一天,信息高速公路不再能正常通行
只要从现在就开始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清除,信息高速公路即可预防无法正常通行的后果
只有从现在就开始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清除,信息高速公路才可能预防无法正常通行的后果
信息高速公路如果有一天不再能正常通行,一定是因为我们没有从现在起就重视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垃圾的预防和清除
甲乙两地之间高速公路设有4个服务区,从甲地驾车以90千米时速行驶并在每个服务区休息10分钟需要4小时20分钟到达乙地。若从乙地驾车以时速120千米并在每个服务区休息5分钟,到达甲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小时45分钟
3小时5分钟
3小时25分钟
4小时20分钟
高速公路上某隧道全长4368米,隧道内限速80千米/小时,一辆轿车通过隧道用时2分30秒,则可判定该车在隧道内:
没有超速
超速不足20%
超速20%不足50%
超速50%以上
公路上有三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其中甲车的时速为63公里,乙、丙两车的时速均为60公里,但由于水箱故障,丙车每连续行驶30分钟后必须停车2分钟。早上10点,三车到达同一位置,问1小时后,甲、丙两车最多相距多少公里:
5
7
9
11
以下为甲、乙两车行驶情况的示意图,已知甲、乙同时从一起点出发,甲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乙车在同一水平的道路上匀减速直线行驶,则在两车行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甲车的速度为15m/s
乙车的初始速度为25m/s
45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更远
50s时,乙车仍处于行驶状态
如图所示是一辆公交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的位移(s)与时间(t)图像,则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反映公交车速度(v)与时间(t)图像的是( )。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近年来,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下列关于沙尘暴说法正确的是:
人类可以消灭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
沙尘暴多“全是全球变暖惹的祸”
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为零
雾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也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通常情况下,自然界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肉眼不能分辨,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如微风、逆温等稳定大气状态下),如果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质,使空气中的气溶胶不断在某一区域聚集致使其浓度过大,产生可见的光散射作用,人们就能感觉到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即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就形成霾。因此,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
从以上材料不能推出的是: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在本质上两者大体相似
雾和霾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显著不同
雾是液滴,霾是气溶胶,二者的物理状态不同
霾离不开细微的悬浮颗粒,雾形成时空气中水汽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