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2.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让超过八成的海洋物种和约九成的陆地物种消失。近期,研究人员运用红外光谱,定量测量了我国西藏南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1000多粒陆地植物花粉粒的物质含量。结果显示,在二叠纪大灭绝期间,花粉外壁中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明显升高。研究人员据此认为,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大气紫外线辐射的强度明显增强。
上述论证的成立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植物体内的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升高,导致食草动物和昆虫大量灭绝
植物通过调节体内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来抵抗紫外线对其造成的伤害
2.52亿年前地球臭氧层被破坏,导致大气紫外线辐射的强度明显增强
大气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强,给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物种带来巨大的灾难
某年,冀城、豫城、徐城、兖城、青城等五座城市的游客数量比往年偏多,这些城市分别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险峻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平坦的草原、辽阔的大海和幽静的河谷。该年前往上述五座城市的游客量(人次/年)分别是:12万、27万、32万、44万、65万。已知:
(1)草原中的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小,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是森林
(2)徐城在大山中,交通不方便,但是来此旅游的人却不少
(3)冀城的游客量比兖城多
(4)兖城的游客量是4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5)前往豫城的游客比青城多,但是没有徐城多
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推出青城的特色旅游资源是:
幽静的河谷
茂密的森林
平坦的草原
辽阔的大海
远古时期,中国龙是吉祥兽,西方龙是忠诚守卫。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为“Dragon”的怪兽,而这种怪兽就是西方的“龙”。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中世纪,中国龙成为皇帝象征,欧洲龙堕落为魔鬼化身。近现代,中国龙一度印上国旗,西方龙成贬义词汇。清政府在与西方打交道时,把龙绘制在旗子上,作为国旗。清政府倒台后,龙依然是华夏先人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应当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
龙可以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
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绝不可以画等号
华夏子孙应当弘扬龙文化
11,12,12,18,13,28,( ),42,15,( )
15,55
14,60
14,55
15,60
11,12,12,18,13,28,( ),42,15,( )
15,55
14,60
14,55
15,60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佳偶天成∶夫唱妇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富商大贾∶小商小贩
卧虎藏龙∶藏污纳垢
①一座座大城市风雨飘摇,鸡犬不宁。人们啼饥号寒,_______爆发瘟疫,各地盗贼四起。
②闻先生对于诗的贡献真太多了!创作《死水》,研究唐诗_______《诗经》《楚辞》,一直追求到神话,又批评新诗,抄选新诗。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继而 以致
既而 以致
继而 以至
既而 以至
沿着卢瓦尔河,法国的历史被书写进河谷里_______的城堡群中。想要探寻几百年间法国乃至欧洲王宫贵胄间的权力斗争,窥视_______的宫廷秘事,就要从走进这一座座城堡开始。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鳞次栉比 不可捉摸
星罗棋布 波诡云谲
浩如烟海 变幻莫测
不计其数 变幻无常
①其背后的机制非常多样,其中一个可能的机制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让生物之间形成比较复杂的相互牵制关系。
②然而,我们已经有许多证据充分表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往往可以保证一个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③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人类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不断加剧。
④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热门研究和实践领域。
⑤从而不会让某类生物一家独大造成失衡,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⑥由于生物圈的复杂性,时至今日,生态学界还没有发现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存在什么简单的定律。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⑥③①②⑤④
⑥①⑤②③④
③④⑥②①⑤
③⑤④⑥②①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其开发程度的规模直接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量廉价石油的供应改写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经济学研究的能源战略也主要是如何以不断增长的能源供给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任何提高能源消费水平的研究和开发都被认为是不合算和不经济的,这种能源战略对鼓励人们开发利用资源,保证工业化国家基础建设和工业的高速增长起了积极作用,但对开发能源不作限制,造成了能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形成了到现在还无法根治的环境污染和公害。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能源战略的经济意义远远不能抵消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8世纪后的能源开发战略追求对能源的无限制开发和利用
煤炭和石油的开发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志
能源开发缺乏合理地规划使产业革命后的能源开发陷入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