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全省城镇人口由437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7.5%,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2.2%)的3.43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2.4%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18.7%。
第二阶段:1958-1978年。195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196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达到20.62%。1961年起城镇人口总数开始减少,1970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为12.5%。此后开始缓慢回升,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13.7%,乡村人口总数为5033.55万人,占总人口的86.3%。20年间,全省城镇人口减少了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1979-1989年。这期间,建制镇由1979年的115个增加到1989年的392个;城镇人口由874万人增加到1366万人,增长了56.1%,年均增长4.5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1个百分点。
第四阶段:1990-1997年。这期间,全省省辖市(地级市)由11个增加到13个,县级市由14个增加到31个,建制镇由522个增加到1018个;城镇人口增长46.2%,年均增长5.58%,城镇人口比重由21.56%提高到29.85%,上升8.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8个百分点。1997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133.65万人。
第五阶段:1998-2008年。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由2262.47万人增加到4168.48万人,年均增加190.60万人,增长84.24%;年均增长6.30%,2008年,城镇人口比重比1998年的31.5%多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2.28个百分点。
江苏省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的年份最可能的是: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生态工程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建设生态工程的原因是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生态工程的内容可包括沼气工程、桑基鱼塘、退耕还林还草、长江两岸加固河堤等
说到食品安全的治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面对现实,人们自然而然将问题引向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这一指向当然是正确的,政府也沿着这些方向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类治理方案的一个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作者引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中国短时期之内无法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相关法律及机制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度极大
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则腰长A的取值范围是:
A>6
A<3
4<A<7
3<A<6
3,1,4,8;15,12,3,30;7,11,9,_____。
5
9
13
27
12,3,4,9,25,3,5,15,36,2,6,( )
13
12
11
10
2013年,山东省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数量是黑龙江的:
6.0倍
5.9倍
5.8倍
6.1倍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句歌词描写的是一条河流,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该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该河的流域范围内
该河的干流流经区域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该河上游的景象
老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庆祝弄璋之喜”,朋友们纷纷点赞恭贺。老王所说的喜事是:
喜得公子
喜得美玉
新婚之喜
喜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