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某种意义上说,饮食文化就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下列关于我国饮食文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名品
通常所说的燕窝是一种金丝燕筑的巢
满汉全席汇集了宫廷满席和汉席的精华,是中华美食的缩影
烹饪食物用的“五香”是指丁香、茴香子、八角、桂皮、胡椒
化学中的自发反应是指在给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加能量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在自发反应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外加能量,但外加能量的目的不是改变“给定条件”,而是维持“给定条件”。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自发反应的是:
MnO2作催化剂加入H2O2中,发生催化反应,产生H2O和O2
l00kPa条件下,将CaCO3加热到900℃,分解生成CaO和CO2
H2O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H2和O2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
下列评价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作者精辟地指出了人类思维惰性的三个心理因素
文段引用名人事例,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大胆进行创新思维
思维惰性是因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发生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由硅酸盐溶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算都最多。但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沉积岩,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破坏后,又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岩石。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各类岩石的:
形成条件
结构特征
地质分布
化学成分
贝勃定律是指当有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第一次大刺激能使第二次小刺激的影响淡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一诗句的描述不符合贝勃定律的内涵?
曾经沧海难为水
五岳归来不看山
人间别久不成悲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列关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亮点描述准确的是:
①做好了统筹协调、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
②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
③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新开发
④坚持责任导向,加大处罚力度
⑤切实增强了长江保护和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①③④
②④⑤
①②③④
①②④⑤
有人认为,语言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极其重要,语言不仅能方便人际间的交流,还能产生物质资料。以下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依靠语言
言谈举止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世界上很多夸夸其谈的人却是穷光蛋
世界上不少富有的人能言善道
调查研究发现,某地基层农业科技队伍“断层”问题较为突出。因受地方事业总编制数的限制,当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已超过10年没有补充人才,而随着农业科技人员的升迁、调动,基层农业科技骨干日渐减少,农技服务队伍“青黄不接”。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旨在建议:
建立多元基层农技技术推广体系,实现技术推广与生产需求结合
明确建设中以公益性为指导原则,解除县乡农技服务的后顾之忧
发展政府外的涉农企业力量加入,完善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体系
增设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专项编制,解决农技服务队伍断层的问题
爱因斯坦有言: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爱因斯坦否认世界是客观的
②爱因斯坦否认物质世界存在规律性
③爱因斯坦倾向于“意识会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观点
④爱因斯坦并不一定是有神论者,他所说的上帝不是人格化的神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