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是仅仅供人欣赏的精神财宝,也不是供人打发时间的思维游戏。哲学家的价值观,最终被人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生存问题所左右。哲学如果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时代,就会无家可归;而一个时代如果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哲学,就会没有灵魂。因此,哲学史的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即寻找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哲学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哲学的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科学和全部精神文化的发展,影响到人类实践行为的合理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哲学离不开现实社会
哲学研究需要走在时代的前沿
哲学无法独立于相适应的时代而存在
哲学以寻找时代的核心价值为主要目的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上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个人而言,语言是思维工具;对社会而言,语言是交际工具。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宝贵资源。语言能够带来各种红利。例如,在英国,与语言相关的产业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了石油和船运收益;在瑞士,语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达到百分之十;欧盟的语言产业已是少数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因此,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提高语言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语言经济,意义重大。
适合做这段文字关键词的是:
语言资源、语言经济、语言产业
交际工具、经济价值、社会效益
语言红利、语言产业、国民经济
语言、交际工具、社会效益
在美国这样的商业社会里,无论他们抛出了多少关乎人文、情怀、精神的辞藻,几乎所有艺术与技术,_______都是一门生意,即便是教主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也不例外。但这本身无可指摘,也不_______这些公司和这些人缔造一个伟大的时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始至终 影响
归根结底 妨碍
毋庸讳言 干扰
理所当然 排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实事求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统筹兼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适当性手段的选择,保障公共利益和相对人权益的均衡,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根据上述定义,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最符合比例原则的是:
夫妻二人在家中发生口角,吵闹声较大,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二人处以罚款500元的处罚
交通运输局交通执法员黄某在查处车辆超载的过程中,殴打超载冲卡企图逃逸的司机
规划局批准某公司建造九层商业楼,该公司私自加盖至十二层,规划局认定为违章建筑,要求其把楼房全部拆除
市政府计划建设化工项目,论证后认为该项目会对附近的国家级风景区和居民生活区造成严重污染,遂将该项目叫停
2,6,11,18,29,( )
41
48
45
59
6,7,18,23,38,( )
47
53
62
76
乡愁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具有时代烙印。传统的乡愁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乡愁所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农耕时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人们颠沛流离,“黄鹤一去不复返”“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人生常态。现代社会进入科技超速发展时期,有人称之为“最好的时代”,但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后,许多社会问题显露出来,市场化、城市化让故乡变得越来越模糊,乡愁不仅是文化反嚼,更是对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的反思。
这段文字主要是剖析“乡愁”的:
历史渊源
时代内涵
地域特征
问题指向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公务员交流的是:
公务员小王到某外资企业任职
公务员小张从综合处调入财务处工作
公务员小李从中央机关到某市去挂职锻炼
公务员小赵从政府某局到某地红十字会任职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报告,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1983年中等家庭收入比1982年增加了1.6%。通常情况下,随着家庭收入上升,贫困人数就会减少,然而1983年全国贫困率是18年来的最高水平。人口普查司提供了两种可能的原因:影响深、持续时间长的1981—1982年经济衰退的持续影响;由妇女赡养的家庭人口数量和不与亲戚同住的成年人数量的增多,这两种人都比整体人口更加贫困。
这个报告能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全国贫困率在18年里一直稳步增长
如果早期的经济衰退仍带来持续的影响,那么全国贫困率会升高
即使人口中有些家庭收入下降或未增加,中等家庭收入依然可能增加
中等家庭收入受家庭形式变化的影响比受国民经济扩张或衰退程度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