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边的题干中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下边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四个图,从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上边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2015江苏A051/江苏B051】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某单位有50人,男女性别比为3:2,其中有15人未入党,若从中任选1人,则此人为男性党员的概率最大为多少:
某出版社把400本教材书分别装入大、中、小三种型号的纸箱中寄出。每个大型箱能装80本,每个中型箱能装60本,每个小型箱能装35本。如果三种型号的箱子都有且每个箱子恰好装满,那么小型箱有多少个?
1
3
4
6
人体必需的六类营养素中有三大热能营养素,在体内经过氧化可产生能量,下列不属于热能营养素的是: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
脂肪
蛋白质
某单位职工24人中,有女性11人,已婚的有16人。在已婚的16人中有女性6人。问这个单位的未婚男性有多少人:
1
3
9
12
杂货店打烊后,收银机中有1元、10元和100元的纸币共60张,问这些纸币的总面值可能为多少元?
2100
2400
2700
3000
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明宗敕令国子监雕印“九经三传”,史称“五代监本”,被视为官刻之始。官刻,尤其是中央政府主持的刻书,往往会令官员精加校勘,慎选手书写版样,刊印精良。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中载有至正六年(1346)刊本《宋史》的牒文,从中可以看到:元代政府为了保证刊刻质量,甚至不远千里送到江浙等行中书省来刊印,所动用的提调官、儒官多达19人。尽管当时国家财政困难,无专款拨给,只能利用江浙行省的贡士庄钱作为刻印费用,仍雇佣良工巧匠,不惜工本,初印也不惜使用上等纸。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官刻过程十分繁琐
元代政府重视文化
官刻发展历史很悠久
政府重视文献的官刻
归谬法:是指通过假定被反驳的论题为真,由此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确定被反驳的论题虚假的方法。根据定义,乙用了归谬法的是:
甲说:“你看,路边树上结满李子肯定很甜。”乙说:“如果是甜的早被人摘走,怎么可能结满果树呢?”
甲说:“核电站具有放射性,因此是肮脏的。”乙说:“那大自然也有放射性,难道说大自然也是肮脏的吗?”
甲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乙说:“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就是无罪的。”
甲说:“如果把5只鸽子放进2个鸟笼,则至少有2只在同一个鸟笼。”乙说:“也存在一个鸟笼只有一只的情况。”
机关工作人员在涉外交往中应遵守一些社交礼仪。其中在国际交往中有主次先后排列的,应遵循的原则和礼俗是:
以右为尊,男士优先
以左为尊,女士优先
以右为尊,女士优先
以左为尊,年长者优先
替《王干随笔选》“帮腔”者有两位,其中一位是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王氏以短短数行,披露往事一桩:父亲辈的王蒙结识儿子辈的王干,仰仗的是爷爷辈的胡乔木。王蒙叙事,素有讲究。这段“忆旧”列出风云学界的圣贤任继愈、金克木、季羡林,言之凿凿。寥寥数十字中,五六个人抱团纠结,互为策应,大有深意存焉。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谬托知己。
新时期以来,言路广开,催生出文坛无数“对话录”。只是泥沙俱下,多数讨人厌烦,有的一味偏激,只顾凸显个性,有的插科打诨,止于相互调情。而对话之应有货色,诸如问题探讨、理念交锋、志趣对决等,则几近于无。有此前因,“二王”对话出笼之际,众人并不看好,即使闪耀出“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的亮点,仍被误为二人心领神会的噱头。乃至读对话,学问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人们方明白何谓铜与金,何谓骡子与马不一般。
打出道算起,王干舞文弄墨近30余载。虽童颜依旧,但已脱尽生涩。就说这本《随笔选》,文字活泼如蝴蝶,气韵爽然如晨光,道行深幽如潭水,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他归类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正可靠,不乏“高人”端倪。一位成天读书的朋友,摇头晃脑向我鼓吹此书。他的意见是,假如你手头不空,就先干正事;如果你闲着也是闲着,就不妨翻翻,多数篇什,是会叫人开卷释怀的。
前几日上街买书,老板温文尔雅,喜欢阅读,尤爱随笔类,将一段句子背给我听:“随笔的功夫不在笔头上,而在人身上。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缺乏幽默感不能自我解嘲自我反思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不配写随笔,一个光知道掉书袋的人与随笔无缘。”此乃王干随笔生涯之心得,写在书尾“后记”里。老板背完,含笑相问:“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很有见地?”
我替王干高兴,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前者言而无信,常常被人识破;后者借助切磋,可直接让读者掏出钱来,抱书回家。“名人为你助兴,固然雅致;生人替你卖书,才算实惠。老弟,你就偷着乐吧!”
“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它归类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正可靠,不乏‘高人’端倪”,意思是说:
王干善于把握机会和人脉,足以成为商人般的杂家
王干的见识和文品胜过一般作家和评论家
王干的幽默感和学术水平胜过大多数评论家
王干善于拓展自己的学术范围,超越一般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