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纸质出版界相比,网络文章发表之前无须经过身份验证、资格审查和学术评议等程序,这样就难免造成_______、_______的局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鱼目混珠 杂乱无章
鱼龙混杂 杂乱无章
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依据动物的某些行为预判天气,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麻雀囤食——雨天
蚂蚁垒窝——晴天
蜻蜓低飞——雨天
龟背冒“汗”——晴天
在大学生文化和生活价值观上,问卷通过多选题型考察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大学生喜欢的十类文化排序分别是:传统经典文化、现代文化、古代文化、民间民族文化、通俗流行文化、异国文化、全球共同文化、宗教文化、前卫(超前)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大学生既热衷于现代文化,也保持对传统经典文化最浓厚的兴趣,只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自认比较喜欢前卫文化和后现代文化。
在考察法律意识方面,问卷主要通过考察公民解决纠纷的途径来反映公民的法律意识。问卷设定了三种纠纷解决途径,即法律途径(“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解决”)、行政途径(“找单位和领导帮助解决”)和武力途径(“通过恐吓、武力或其他施压方式解决”)三种,大学生在纠纷解决方面的选择情况分别为67.6%,28.9%,3.5%。应该说,只有极少部分大学生采取武力途径解决纠纷。在法律常识方面,大学生对法律性质的正确认识高达91.2%,在对我国已经颁布的部门法的了解上,选择“宪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婚姻法”的分别为:96.7%、94.7%、93.7%、89.8%、95.1%,几乎都在90%以上。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维护法律。
在知识产权方面,93%的被调查者知道“世界知识产权日”,76%的被调查者明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现在是从‘制定’转入‘实施’”,48%的被调查者关注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受理的《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大学生在科学意识方面,大学生自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选择“按他人意志办事”的仅占6.3%,选择“据自己兴趣办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占45.6%、48.1%。而对“科学发展观”,表示“明确知道”的占35.7%,表示“知道一些,不太明确”的占58.6%,而表示“不知道”的占5.6%。
在科学行为方面,大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察的重点。大学生自认“很少遇到问题”的仅占22.7%,而认为“经常遇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原因”、“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解决问题”四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7.1%、43.4%、39.5%和37.2%。
根据上图提供的信息可考察出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是:
对现代文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
热衷于传统经典文化
一批人比较喜欢前卫和后现代文化
图书出版人首先应是一个文化人,然后才是一个生意人。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种_______的平衡,才能在这个日益萎缩的图书市场中生存下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有些出版人就不太合格:要么过于看重文化的附加值,对市场化的道路_______;要么把图书看作一单单生意,只顾着炮制各种_______的畅销书。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妙 不屑一顾 粗制滥造
精妙 置若罔闻 差强人意
精确 嗤之以鼻 眼花缭乱
巧妙 退避三舍 名不副实
下列自然保护区与主要保护的珍稀动物对应错误的是: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金丝猴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
在海洋最深和最寒冷的地方,海洋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可以达到极大的尺寸。鱿鱼、海蜘蛛、蠕虫和其他种类的动物会长到使世界各地的相关物种_______的大小。这种现象被称为“巨型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黯然失色
相形见绌
自惭形秽
比上不足
考古学家对安第斯地区出土的900年到2800年前的人类骨骼进行了研究。从中提取出的某些化学同位素成分,反映出那里的人当时多以玉米为食。“玉米文化”带动了安第斯地区的人口增长,当时爆发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也与争夺稀缺的适种玉米的土壤有关,战争导致了社会体系不断变革和发展。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农业推动了古代安第斯社会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安第斯地区的印加文明早在2800年前就经历了几次较大的社会变革
安第斯地区3600年前的人类以沿海打渔为主,直到2800年前左右才逐渐向内陆迁徙
从人类骨骼中提取的另一些化学同位素反映了人们当时也食用马铃薯和豆类
安第斯地区的社会体系拥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后又衍生出多种社会形态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吧。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等。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动辄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动辄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男人”和“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与第2段划线处“情人眼里出西施”特定审美现象,最接近的是:
爱屋及乌
洛阳纸贵
买椟还珠
程门立雪
下图是动物养殖场自动喂水装置的简要示意图。当动物通过饮水口饮水后,水箱内的水位下降,水瓶中的水将自动流入水箱,使水位回到一定的高度。关于这一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水瓶最终会处于真空状态
水瓶内的气压始终等于水箱内的气压
装置达到平衡时,水瓶内的气压高于大气压
该装置是利用水瓶、水箱之间的气压差实现的
泱泱中华五千年,诞生了数不清的灿烂文化,楚文化是其中一朵奇葩。从河姆渡文化开启的漆器历史中,楚漆器又是其中一座高峰。髹饰绝艳的漆器,展示出楚人精湛的造物技术和清奇的美学品格,传达出无与伦比的智慧和自由浪漫的精神。楚漆器的造型艺术和审美追求,是楚文化“巫、道、骚”三种思想相互交织的集中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楚漆器有非凡的思想性艺术性
漆文化堪称楚文化的金字塔尖
楚漆器是漆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楚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