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对西方的写实油画表示莫名惊叹欣赏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一辈。他们对光影效果、_______的视觉幻象,及西洋宗教画所体现的人文情怀,都表达了由衷的激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花缭乱
惟妙惟肖
光怪陆离
栩栩如生
2015年末,全国网民人数为6882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网民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50.3%。2015年新增网民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占比分别为46.1%、46.4%。2015年新增网民中,71.5%的人使用手机上网,占比较2014年末提升了7.4个百分点;39.2%的人使用台式电脑上网,较2014年有所下降。
2015年新增网民中,年龄在19岁以上的网民约有多少万人?
2130
2030
1930
1830
3~2~12,5~8~28,8~15~48,19~23~( )
88
90
84
86
某社区服务中心每个月均对居民进行“社区工作满意度”调查。经对比发现,2月份的居民满意度是85分,比1月份上升了20%,3月份的居民满意度又比2月份下降了20%。则3月份的居民满意度和1月份相比:
两个月持平
3月份比1月份高4%
1月份比3月份高4%
3月份比1月份低4%
(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指出,在整个银河系中差不多有两千亿颗恒星,这些恒星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行星。在这些行星中,与地球环境近似的,估计可能多达一百万颗。既然生命能够在地球上产生和演化,那也就可能同样在这些行星身上产生和演化,并发展出智慧生物,而其中必定有一部分,要比现在的人类文明更为先进,因此,这些天文学家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别的星球上出现智慧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二)但是萨根却对世界各地常常报道的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报道,都是把一些人类掌握的科技加到所谓外星人身上,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而在别的星球,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技也会与人类完全两样。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生命的星球,离地球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因此,以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更是完全不现实的。
(三)萨根的看法,大致可以代表严肃的科学家的意见,这就是说,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却大都不足为信。
对于第三段中的“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却大都不足为信”这句话,下列复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外星智慧生命仅仅在理论上存在,而实际上并不存在
外星智慧生命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但不可能被人发现
外星智慧生命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不过关于发现外星人的报道多不可信
外星智慧生命仅仅在理论上存在,因而关于发现外星人的报道多不可信
截至2015年12月底,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共有198948户,同比增长16.49%,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6.63%;2015年新设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0323户,同比增长3.91%。
截至2015年12月底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各行业中,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的企业户数比企业数量最少的行业多多少倍?
5.6
22.7
47.5
93.3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方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
对上面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角度分析了中西方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无论东西方,在封建时代,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故而东西方都具有保守性
自然科学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方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引发了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使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居民的教育收益率从较低水平提高到10%左右,这也是不同受教育水平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高学历劳动者不再稀缺,教育收益率逐渐稳定,高学历与低学历劳动者的工资比不再上升,近年来甚至出现工资趋同的现象,不同学历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随着我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教育公平得到保障,教育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与这段文字内容相符的是:
学历高低与劳动者收入多少成正比
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不同学历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比稳中有降
人力资本市场不断调整,使得教育因素对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小
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保障,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减小
在20世纪90年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GSM和CMDA)和低轨道卫星通信(铱星系统)在全球是竞争关系。虽然地面移动通信从2G到3G、4G和5G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但只覆盖约20%的陆地面积和6%的地球表面积。由于人类活动空间日益拓展,行业及军事应用愈发广泛,人们对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性的卫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在5G/6G走向互补关系,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是大势所趋。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低轨道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由竞争转为互补
地面蜂窝移动通信与低轨道卫星通信相比覆盖范围小
低轨道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是全球竞争关系
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共同构建全球星地融合网络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不仅可大幅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20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海洋生产力提高理论的检验完善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
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3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