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宣告:“……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种铮铮鸣响的语言,充满了对人的同情与崇高的信仰。而几乎就是在同时,当人们被战争的阴云所困扰,福克纳大声宣告:“我不想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人是不朽的”,“作家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就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人的生存的挫折感是真实的存在。在人遭受苦难陷入迷惘的时刻,看来只有那些具有海明威、福克纳精神力量的作家,会给人们以鼓舞,让人们勇敢地生存下去。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集中展现了人们在苦难与挫折面前的迷惘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表达了乐观主义的主题
海明威、福克纳都过分夸大了人的精神力量
海明威、福克纳都强调作家要以自己的作品振奋人心、给人们以鼓舞
为什么要提初等教育?正是多亏了这些学校,美国的早期技工才普遍能读会写,并精通算术,掌握一定的几何和三角知识,这种情况在新英格兰和大西洋中部各州尤为常见。目光敏锐的外国观察家认为美国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得益于这种教育。正如1853年访美的一个英国访问团成员所报道的那样,“由于有了学校彻底训练过的头脑,美国孩子迅速地成为技术熟练的工人。”
文章暗示早期美国技工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他们的数学知识中获益匪浅
显示了他们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
产生于享有特权的家庭训练
基本上归因于发展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至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降低了80%。而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食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由此可以推出:
气温上升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气温上升造成了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的竞争加剧
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威胁了帽带企鹅的生存
杰克逊从一个美国黑人蓝领家庭中具有歌唱天赋的儿童,成长为_______的超级巨星。在上世纪80、90年代,他在世界流行乐坛的地位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喻户晓 高高在上
享誉全球 无人能及
世界知名 鹤立鸡群
闻名中外 独当一面
20世纪80年代有一句口号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现在提倡“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具体在解决交通堵塞这个问题上,如果大家都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少发一点牢骚,在行车时多观察一下周围再采取适当的行动,交通堵塞的现象肯定会大大缓和,也就是驾驶员如果能自觉一点,不需要现在那么多的交警也能够有很好的交通秩序。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大家的自觉性
“只说空话,不干实事”会加剧交通堵塞
解决交通堵塞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
增加交警的数量无助于缓解交通堵塞
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60-70年代,地球正在经历着一轮降温的洗礼,当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变冷说”: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小冰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下降。针对这种“变冷说”,当时的各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减缓或阻止继续降温的行动。现在,国际社会又流行全球气候“变暖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当初采取了一点行动,让全球气温升上来了,现在是功劳还是过错,就很难说清楚了。科学显然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而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
据此,可以推断:
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相对于“变冷说”更带有真理的成份
对于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国际社会不应采取任何减缓或阻止变暖的行动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进一步开展客观、严肃的科学研究
如果科学家或政治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就能推动科学前进
19世纪,爱默生和其他一些作家向读者传授一种称为“自助论”的理论。在这些人看来,一个有个性的人必须要有一颗充实的大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有必要在闲暇时广泛涉猎文化史上的杰出著作。同时,也有必要熟悉哲学、神学和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政治事件。这种风气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塑造了美国新闻业。在那几十年里,杂志致力于推广古典歌剧、高雅艺术和宗教神学,而不是电影或大众健康常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新闻媒体是主流文化观的集中体现
广泛阅读可以充实我们的大脑
主流媒体有引导大众品味的责任
自助论为美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作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这段文字的要义是: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必须以《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作为理论基础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原文与译文应该相互等同,因此,“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翻译研究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反对本质主义,反对“译文的本质是原文”这一传统思想。这种翻译研究的新思潮,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即认为不忠实于原文是正常甚至必然的。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翻译者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进行独特的翻译创作,翻译者被认为是文本的另一个作者。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新兴翻译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
翻译者对翻译文本的创造性贡献
新兴翻译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区别
翻译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标准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则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超过90%。到2012年,中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
以下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至2012年底城商银行民间资本参股占比超过50%
2012年我国GDP超过60万亿元
2012年我国股票有效账户数已经过亿
201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接近2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