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下列对《中国制造2025》理解错误的是: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背景
《中国制造2025》的覆盖范围包括国民经济门类中的所有产业
制定《中国制造2025》是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工业物联网,德国的工业4.0都强调生产效率
教育,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下一代提高生存能力。批评惩戒和赏识鼓励是______的两种方式,有些时候,“当头棒喝”甚至比温言软语更有效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影随形
并行不悖
各有所长
不可或缺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_______、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明天_______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雨兼程 积淀
薪火相传 沉淀
继往开来 留下
承前启后 提取
中国∶上海
美国∶华盛顿
俄罗斯∶莫斯科
法国∶巴黎
澳大利亚∶悉尼
中国∶国家
秦国∶战国
人∶动物
昆仑山∶武夷山脉
生物∶植物
在他们过度理性的影响下,一些被他们的过度理性蒙蔽的中国人开始无视中国的抗日战争史而向“中国愤青派”爱国青年质问诸如,“你们为什么要反日?”这样完全丧失民族情感的弱智问题。
“中国愤青派”的爱国青年在作者心目中是:
愤青中的爱国青年
藐视愤青的爱国青年
普通的爱国青年
情绪激动的爱国青年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为立国之本。_______________。因此,“究天人之际”的问题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天人合一论”则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农事活动仰仗于天,与自然联系密切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民以食为天,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中国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为一个古老的复兴的东方大国,对西方来说,中国很神秘,就像当年马可·波罗到中国以后的描写:遍地是黄金,到处是白银。西方人看了游记,只是觉得中国很富有,但到底怎么富有,就只有靠想象了。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份有,想象的成份也不少。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与实际仍存在偏差
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
马可·波罗的描述构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基础
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西方出现认识上的严重滞后
中国∶台湾
北京∶城市
马∶千里马
中国∶香港
知识分子∶学者
中国∶熊猫
美国∶白头鹰
南非∶企鹅
澳大利亚∶考拉
英国∶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