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表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氧、硅、铝,b表示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关于阴影部分代表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冶金工业中有广泛用途
其单质可以燃烧
是碱类物质必不可少的元素
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棕色脂肪组织是一种功能特化为产热的组织,低温时动物通过激活棕色脂肪组织和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方式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团队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的抗生素配方处理小鼠以清除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现缺失肠道菌群的小鼠体温调控机制受到破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缺失减弱了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表达量的增加,降低了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水平。科研人员认为,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可能是在寒冷条件下,肠道菌群被破坏后,动物不能消化足够数量的食物,以满足寒冷条件下的热量需求。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拥有肠道菌群的动物能够抵御寒冷
小鼠的体温控制机制和人类类似
动物只能依靠棕色脂肪组织维持体温
UCP-1蛋白的表达量与肠道菌群的数量成正比
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为635.2亿件,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分别完成业务量506.3亿件、81.9亿件和47亿件。全年快递业务收入7497.8亿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的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分別为80.2%、11.3%和8.5%。东部、中部、西部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上升0.1个百分点和下降0.3百分点。
2016—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分別为3974.4亿元、4957.1亿元、6038.4亿元。
如保持2019年同比增量不变,则全国异地快递业务量将在哪一年首次达到同城快递业务量的10倍以上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1年是我国的航天大年,航天发射次数一年内首次突破40次。在中国航天的命名系统中,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下列名称与对应航天系统不相符的是:
“天宫”——中国空间站
“嫦娥”——中国探月工程
“天问”——中国恒星探测工程
“悟空”——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1×201+201100-201.1×2910的值为:
20110
21010
21100
21110
化学反应:指一种或多种物质改变化学组成、性质和特征成为与原来不相同的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变化。
下列变化哪一种不属于化学反应:
以石油为原料合成聚乙烯
木炭燃烧获取热量
葡萄通过发酵等工艺制造成葡萄酒
自来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一对中子星碰撞后抛出的碎片不仅合成了金、银等稳定元素,还合成了大量放射性元素,它们会衰变、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将碎片自身加热,使其发光,最亮时虽然没有超新星那么亮,却可以达到新星亮度的一千倍左右,因此被称为千新星。2017年8月,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双中子星并合前后发出的引力波,并在大约10小时后发现了中子星碎片形成的千新星现象,从而彻底证实了中子星并合可以合成大量重元素这个猜想。
由此可以推出:
超新星比新星更亮
引力波可以释放大量能量
千新星中含有大量的金、银元素
宇宙中的重元素都是由中子星碰撞后产生的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又难以自然降解,于是形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
白色环境污染难以消除
高分子化合物难以自然降解
制止乱丢乱扔就能消除环境污染
容易自然降解的固体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恒星中心迅速的聚合反应在经历数百万年后,逐渐耗尽自身的氢元素。此时,恒星的中心坍缩产生更高的温度,直到氦原子开始聚合,产生更复杂的元素,比如碳。经历一系列这样的剧烈坍缩,新的元素不断诞生,直至出现原子核中拥有26个质子的铁元素。产生含有更多质子的元素需要更高的温度。没有恒星(无论其体积大小)能达到如此高的温度。当一颗体型巨大的恒星坍缩时,它会在巨大的爆炸中走向消亡,成为一颗“超新星”。正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重元素,直到最重的元素铀,其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超新星使得化学反应成为可能,没有它们,人类就不会存在,地球也不会存在。第一批超新星很可能是在大爆炸发生10亿年内消亡的。从那时起,超新星就一直将更复杂的化学元素抛撒到星际空间。尽管氢和氦仍是宇宙中占绝对优势的主导元素,但是其他元素的储量也有了显著的积累和提高。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方式合成化合物。
根据这段文字推论正确的是:
足够高的温度是星际空间产生新元素的必要条件之一
碳、铁、铀等元素都是在恒星的聚合坍缩中产生的
超新星时期,宇宙中占优势的化学元素不再是氢和氦
超新星的消亡使宇宙中更加复杂的物质化合成人类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明确提出:
居民收入增长和CPI增长同步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