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增加10755万人;乡村就业人数40506万人,减少7615万人,农民工数量不断扩大,2011年末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2002~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2011年7.49%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其中,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
2011年末,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比2002年末增加17.7辆;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用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增长3.1倍;空调机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末,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部/百人,比2002年末增长1.8倍。
以下指标能够从材料中推出的是:
2002年农村居民户均纯收入
2002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
2002年乡村就业人数同比增速
2002年全国农民工数量
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2%。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09万人。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2003-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差距呈增大趋势
2005-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的走势大致相同
2005-2007年,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1.3%
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间的差距最大
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市是:
宿迁
淮安
盐城
徐州
关于今年重庆市“两会”上公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十三五”时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重庆赋予了战略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
“十三五”时期,最具根本性意义的是,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全力以赴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战洪水
展望2035年,我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较“十三五”时期翻一番以上
201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比2012年增加了3954元,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分行业门类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4060元,比2012年增加了454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2854元,比2012年增加了6256元;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37253元,比2012年增加了4557元;教育行业31521元,比2012年增加了4896元;农林牧渔业2464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5%,同比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2735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4%,同比增长14.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748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4%,同比增长14.2%。
2013年,河北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8135元,同比增长11.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9%。分设区市来看,各设区市及省垂管县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达到2.4万元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5个市,分别是唐山31449元,廊坊29918元、秦皇岛29130元、石家庄28902元、沧州2844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个市分别是承德27962元、保定27083元、衡水25882元、邯郸25591元、张家口25456元和邢台25358元。最低与最高平均工资相差6091元,差距比上年缩小561元。
根据所给材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2年全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36598元
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河北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9%
2012年河北省设区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6091元
201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比河北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高4571元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09~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降低
2009~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上升态势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扩大
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按从小到大顺序,2008年单位GDP电耗下降最快的省辖市,其2007年单位GDP电耗在江苏13个省辖市中排:
第十一位
第八位
第七位
第五位
以下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2010年,中部地区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占当年全国演出总场次的近一半
2007—2010年,平均每个艺术表演团体机构的从业人员数不断上升
2010年,西部地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平均每名观众带来的演出收入低于中部地区
2010年,中央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平均每名观众带来的演出收入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2003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年原煤生产量为 2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万吨,为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生产量为166.4万吨,增长9.4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0.3亿立方米,增长0.1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 20.1%,已下跌至10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9.7%,下降1.7个百分点。
2003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8642.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5359.2万吨标准煤,增长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 790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74.1%,其投入量的81.2%,是作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13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1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产出汽油255.2万吨,柴油434万吨,燃料油155.2万吨,液化石油气89万吨和石油制品57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6.6%、37.2%、7%和11.9%。
根据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该省煤炭消费量比重偏大,故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不对该省经济造成明显影响
该省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故需大量减少煤炭消费
近期原煤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2003年该省火力发电幅度增长明显,电力供应充足
山东省2007年全年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全省出生人口103.7万人,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57.1万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5.0‰。年末常住总人口9367.0万人。其中0~14岁1409.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1%;15~64岁7004.7万人,占74.8%;65岁及以上952.6万人,占10.2%。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11814元,增长13.1%;经营性收入730元,增长30.8%;财产性收入305元,增长38.1%;转移性收入2517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67元,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3181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711元,增长18.1%。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834起、死亡人数629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4人,下降25.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4人。全年道路交通造成5760人死亡,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84人。
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07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
200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提高了0.9%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7.0%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额高于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