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这一国际日是由联合国、国际展览局、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于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时,共同发表《上海宣言》提出的倡议。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
世界城市日
世界博览会日
世界宜居日
国际博览会日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关于海绵城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利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
我国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
南京云锦已有1500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在中国4700多年的丝绸织造史中,云锦的木机妆花是唯一流传至今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是元、明、清三朝的御用品。皇室、宫廷、寺庙、佛堂为云锦妆花手工织造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文化空间。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继承和再现了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是中国织锦工艺的“活化石”。
关于云锦,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代表技艺
演变过程
工艺水平
文化意义
中外合拍片对中方和好莱坞电影工厂均有好处,但是由于存在文化环境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元素很难真正与好莱坞电影_______。为了照顾全球影迷的欣赏口味,好莱坞电影只能减少中国元素的分量。因此,仅针对中国内地市场的“中国特供版”便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契合 粉墨登场
协调 东山再起
匹配 大行其道
融合 应运而生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
既是金融企业,又是银行的银行
既是国家机关,又是金融企业
既是国家机关,又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
既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又肩负商业银行的职能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他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就扶贫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多年来,习近平,习总书记心中最牵挂的正是广大的困难群众,下列对精准扶贫认识错误的是:
精准扶贫的基本含义是指按照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
2018年8月,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精准扶贫标准体系
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金融支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是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生命的本真是诗意的,要从一草一木中体验生命的价值,获得心灵的慰藉
诗意不仅蕴含安宁、浪漫,也包括苍凉、悲怆,人类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
不要让物欲充塞了灵魂,否则精神和情感会变得日益麻木贫瘠、苍白乏味
有了激情浪漫,多愁善感的诗人的气质和情怀,才能做到“诗意地”生活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刻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那雄浑如钢管齐鸣者,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
①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②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
③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④应是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中的语句准确的是:
①②③④
①③④②
③①②④
①②④③
人才从来都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无论是在一穷二白的建设年代,还是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十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1955年,被誉为“一个人顶五个师”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为当时中国开展导弹研制打开了希望之门。“尚贤者,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选贤任能、群贤毕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选人用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执政理念与政治智慧,更是推动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作者意在说明:
国家发展要重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作用
知识分子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秘密武器
钱学森为中国导弹的研制揭开了新篇章
失去贤能人才的辅佐历史将会出现倒退
辛亥年到来的时候,似乎没有迹象表明,这将是这个铁血帝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从隆裕皇太后万寿圣节(正月初十)的歌舞升平开始的,而在这一年行将结束的十二月二十五(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却颁布了一纸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政权就此曲终人散。历史的急转直下,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革命领袖)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上面一段文字,意在说明:
大清帝国何以灭亡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辛亥革命何以成功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