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经济基金会对世界178个国家的调查表明,新兴国家如中国,人们的幸福感反而要高于日、韩,更高于美国。当然,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自1995年的短暂上升后,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开始下滑。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开始体认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因为后者还包含生态休闲、社会福利与公平正义等一系列指标;幸福也不仅指感官的快乐,因为它还关乎人对生命意义的积极体验和整体评价。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新兴国家对幸福感有着不同的理解
幸福既包含感官的快乐又与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有关
文化背景对国民幸福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幸福感与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1996—2006年中国国际旅游支出的年平均增长量是:
22.3亿美元
24.6亿美元
34.0亿美元
39.5亿美元
某单位所有员工都参加艺术、科学、人文三类书籍的阅读活动,每名员工至多阅读2种书籍,阅读1种书籍员工人数比阅读2种书籍的人数多一半,阅读艺术类书籍的人数是阅读科学类书籍人数的2/3,阅读科学类书籍人数是阅读人文类书籍人数的4/5,问该单位至少有多少人?
20
25
30
50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都贯穿着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性。他考察了以往人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的“三形态”学说,这三个阶段是指:
“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
“生产力的依赖”、“财富的依赖”和“自由发展”
“人的依赖”、“财富的依赖”和“自由个性”
“生产力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自由发展”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曾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编纂一部彰显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民法典,是几代人的夙愿。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典理应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成为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说。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草案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全国人大代表表示:“民法典草案对与疫情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梳理研究,明确保护特殊情况下无人照顾的‘被监护人’,明确物业应急处置责任等,这都体现出了民法典应时而生、为民所需的特点。”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参与了民法典草案的编纂工作。她深有体会地说,民法典草案彰显“四个自信”,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和稳定。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都具有重大意义。
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6年全国餐饮收入35799亿元,同比增长10.8%,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2016年全社会餐饮业经营单位为365.5万个,同比下降8.2%;从业人数为1846.0万人,同比增长5.7%。
2016年全社会餐饮业平均每个经营单位的从业人数比上年约:
减少了2%
减少了15%
增加了2%
增加了15%
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对城镇居民生活小康标准5个方面12项指标进行监测显示: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4.3%。在12项小康指标中有10项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小康初始水平。但是还有两项指标,即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人均绿地面积与小康标准有一定差距。从5个方面来看,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和人口素质3个方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达到100%;精神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2个方面指标分别只达到86.7%和75.6%。各地区城市小康实现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三大地带相比,1998年实现程度综合得分仍然差异较大,中、西部比东部分别低7.9个百分点和12.97个百分点。但与1996年相比,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由91.87%下降到91.70%;中、西部实现程度分别由79.8%和74.4%提高到83.80%和78.73%。
1996至1998年,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差多少个百分点:
4.57%
0.33%
7.65%
12.22%
风俗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凡能够存在的,都有其依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沧海桑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迭,都会促使风俗变迁,有些旧风俗的衰亡犹如新风俗的兴起一样,是自然和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合理的现象。衰亡的不一定都要复兴,有的不妨任其自生自灭。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有的少数民族文字已经消亡,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曾经帮助这些民族恢复文字,但事与愿违,不受当地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学会本民族的文字,走不出家乡,宁可选择学汉字。但是,这种文字既然在历史上存在过,就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需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让现代人感知先人的智慧,使其“亡而不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待风俗
风俗是一种无法复制的非物质遗产
风俗的变迁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风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应大力保护
①这是当今全球城市智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②若对上述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③城市里的人类社会活动与组织也越来越复杂,如基建、服务、交通、物流、能源、通信等诸多子系统,彼此构成错综复杂的共生、促进或制约关系
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从这些关系中已形成大量学术成果,但由于学科区分,综合性分析研究较为稀缺
⑤随着城市不断变得更大、更复杂,在城市物理空间中,人造物开始打破与自然物的平衡关系,如建筑、街道、车辆、包装物、垃圾、污水、雾霾,使土壤、江河、大气等面临严峻考验
⑥近年来,互联网、传感器网、大数据、云平台崛起,城市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已通过数字化映射到信息空间,对它们的学习、分析、综合变得可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⑤③②④⑥①
⑥①③⑤②④
⑥①④⑤③②
⑤③④②⑥①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的值为:
12987
12985
11988
1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