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份北京市各区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该区县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最低的是:
东城区
房山区
崇文区
无法判断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20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技术突起、科学猛进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只能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究竟是什么给了地球足够的氧气,使其能孕育出动物和人类。地球大气中出现氧气是在距今24亿年前。约4.7亿年前,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直到4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才达到今天的水平。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氧气大增源自苔藓类地被植物。
下列( )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出人意料的多产,他们大大提升了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通过电脑模拟可以估算得出:在约4.45亿年前,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总氧气量的30%
苔藓类地被植物的蔓延增加了沉积岩中的有机碳含量,而这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着增加
氧气含量的增加使得地球上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可移动的智慧生物成为可能
师范类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甲大学是师范类院校,所以甲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下列选项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相似的是:
牛不是食肉动物,而狮子不是牛,所以狮子不是食肉动物
父母爱读书的孩子爱运动,小黄爱运动,所以小黄的父母爱读书
私人捐赠的教学楼遍布全国各高校,何况是邵逸夫先生捐赠的逸夫楼
文明司机都是礼让行人的,有些公务司机礼让行人,所以有些公务司机是文明司机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说,一部电视剧不该承载全部的社会意见,必须选择性呈现;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解开所有的社会心结。但矛盾在于,从名字到情节都被认为造假的畅销剧,创作动机在于歌颂反腐现实。所以,电视剧及其批评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以下各项,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从名字到情节都被认为造假的畅销剧很难实现歌颂反腐现实的目的
创作动机在于歌颂反腐现实的电视剧不应被认为存在造假的成份
电视剧及其批评都有合理的成份
电视剧来源于现实,但不同于现实,对其批评意义不大
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这样强调真实,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甚至被视为社会的良心。如果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使科学界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它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
这段文字意在:
倡导诚实严肃的治学风气
反思科研领域的不端行为
提示阻碍科学发展的因素
审视科研领域的诚信问题
2016年是中国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全年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首次超过10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772亿元;产业扶贫为脱贫不断“换血”,其中2016年旅游扶贫覆盖到2.26万个贫困村,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甘肃、河北等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其中,河南省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9734.9元,处于中部地区领先水平;福建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达15%,高于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
2016年部分省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省份个数有:
1
4
6
8
某商城停车场实行按时长阶梯式收费,收费规则如下:不超出某一基础时长的,按5元/小时收费。超出该基础时长的,超出的部分每小时收费增加3元;停车时长达基础时长3倍以上时,则超出基础时长3倍的部分,每小时收费再增加3元。若甲某次停车离场时超出基础时长11小时,共交费116元,则基础时长为( )小时。(该基础时长为整数,停车时长不满1小时的按1小时计)
6
5
4
3
G市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许多在G市就读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留在G市工作生活。但在今年,G市周边的几个城市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落户的优惠政策,许多G市大学生因此选择将户口迁往周边城市。由此可以预测,今年留在G市的大学生将会更容易找到工作。
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G市周边的几个城市中,大学生同样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
与去年相比,今年G市的几个大型工厂招收工人数量有所减少
绝大多数将户口迁往周边城市的G市大学生仍然选择在G市工作
有调查指出,过去几年在G市的大学生并没有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在启蒙思想家的眼中,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公平最理性的创制了。除了推崇教育的文明中国,他们想不出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用考试这么科学的方法择仕选官。用考试去决定社会的上升流动,实在要比靠出身和阶级公平得多、理性得多。从历史角度来看,说中国是个考试的国度,并不完全是种贬称。
然而,考试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它是一套硬化的标准,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有些孩子不大会考试,但他可能具有考试考不出来的惊人才华。所以由古至今,制度总会为少数人开一扇方便之门,比如说“举荐”。如今欧美许多名牌大学都有各式各样的方式去吸收考试不行的“特优生”,或者凭学生被公认的惊人成就破格录取,或者倚重某些可信人物的大力担保。
考试本来是公平的,考试之外的多样途径本来也能弥补考试的不足。但是每一个社会都还有贫富差距的问题,有钱人的孩子的确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因为他家有钱请家教,能送他上学费比较贵的名校,所以他考试成功的机会也就比较大了。就算不看考试,理论上富家子弟的表现也可能会好一点,因为他见过世面,面试的时候比较有自信,而且他会得到不少音乐艺术等校外教育的熏陶,容易发展出一般同龄人所没有的能力。
教育是种社会再分配的体系,怎样不让富者恒富,精英永远是精英,这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拿英国的牛津和剑桥来说吧,大家对它们的印象就是“精英贵族名校”,也就是说它们不只精英,而且贵族。如果你中学是在伊顿或哈罗这些地方上的,你进牛津、剑桥就有一半的保证了。于是英国的“重点大学”都有扶助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几十年前还开始了中学校长推荐的计划。他们会请一些较贫困地区的中学校长推介少数极有潜力的学生,给他们特殊的面试机会。饶是如此,直到2007年,牛津大学也还是只有1/10的学生来自穷困家庭。
去年8月,备受舆论压力的牛津大学终于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计划:它的入学导师会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格外注意学生的地址,看看他是不是住在较为差劲的小区,如果是的话就要优先对待了。牛津入学登记处总监麦克•尼克松(Mike Nicholson)说:“只看成绩太残忍了。我想确认一个学生是否来自高等教育机会比较稀少的地区,我们应该让他们打破障碍。”这个计划用心良苦,但又有不少人嘲讽它是“住址博彩”,以学生的住址掩盖了学生的真正的能力。怎么做都不是,可见教育的公平实在是个不容易对付的难题。
牛津大学的一系列做法是为了:
让精英永远保持精英身份
破格录取优秀人才
增加底层学生上升机会
吸引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