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的年代。活跃在那个大变革年代的有几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凝聚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梁启超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既是英勇的斗士,也是深邃的学者;既是不知疲倦的政治家,也是充满了慈爱的长者。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予他长久的人生。但这却不影响他形成远超自我生命的学术思想体系。这个学术思想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对上面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段着墨时代背景,目的是衬托主人公梁启超先生
文段重点在于表明梁启超先生斗士、学者、政治家、长者的身份
文段用梁启超先生有限的生命来反衬他远超生命的思想
文段虽从多角度来写梁启超先生,但归根结底是想揭示梁启超先生的思想价值
城市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数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光芒在此交相辉映,然而演进至今,城市却遭遇各种挑战,诸如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显。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终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城市发展面临危机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所在
城市的演进伴随着各种问题
城市要健康发展必须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掀开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
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乡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根据情况,乡政府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村民会议是村的“权力机关”,村委会要执行或办理村民会议通过的决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其中经济系统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优化资源配置;政治系统为社会提供法制、秩序和正义;文化系统则为社会生产和传播知识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凝聚力。三者相互交织,缺一不可。
从这段话可以推论的是:
经济系统离不开文化系统而独立运行
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互不相干
文化系统也可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
经济系统可以被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所左右
变脸,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它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他们是“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许多的脸谱已经有它显著的特质,说明人物的忠奸邪正,而“变脸”更有助于个性的强调与表现感情变化的发展过程。这一特色:
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是源于客观实在的艺术抽象
是高于现实的科学预测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下列对这四部著作中人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
《三国演义》中因失了荆州而被斩的是马谡
《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儿子是红孩儿
《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指的是王熙凤
中国古人一般是“因名取字”。字和名之间在意义上往往存在相同或相近、相关联、相反等关系,下列人物的名和字之间意义相反的是:
诸葛亮,字孔明
岳飞,字鹏举
苏轼,字子瞻
韩愈,字退之
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区划。但是这种边界围起的政治区划,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称之为“国家意识”,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没有形成这种意识的国家,本质上还不能称为一个国家,是很不稳固的。真正的大国不仅在于领土大,人口多,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产生了“国家认同”。
这段话主要谈的是:
国家的边界意识
国家的本质属性
国家认同的作用
国家意识的内涵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平等权
言论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批评、建议和检举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真理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