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将利润提成作为奖金发放,利润低于或等于10万元时按5%提成;低于或等于20万元时,高于10万元的部分按7.5%提成;高于20万元时,高于20万元的部分按10%提成,问当利润为40万元时,应发放奖金多少万元:
2.5
2.75
3
3.25
海伦·凯勒是举世_______的作家和教育家。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这位女子却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韧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_______的巨大精神力量。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崇拜 自我
敬仰 厄运
仰慕 生命
瞩目 困难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就是形状恒常性。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5万倍,但我们估然看到煤是暗的,但人对它颜色的知觉不变,这是颜色恒常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知觉恒常性是相对的
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视知觉的恒常性最为明显
视知觉恒常性的各种表现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需求使得塑料产量呈指数级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经意识到塑料无孔不入,人类依然对其无限依赖。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消耗5000亿个塑料袋,每分钟有100万个塑料瓶的销量······研究显示,人类活动与垃圾排放,让大量塑料涌入海洋,其中体积大的最终会分解为微粒。而人们一度认为无比纯净的海冰中,已有数以万亿计的塑料微粒——每立方米海冰含240个塑料微粒,这一密度约是大太平洋垃圾漂浮带塑料微粒的2000倍。分析认为,北冰洋中部的塑料微粒分布非常复杂,而因海冰消融释放出的塑料微粒,将轻易“攻占”深水区域,被海洋中的滤食性动物吃掉,存留在它们体内,再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海洋塑料垃圾将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塑料微粒将在整个食物链中不断循环
北冰洋的塑料垃圾数量超过人们的认知
海洋垃圾问题需要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
某种魔方有六面,六面全部复原时的颜色分别为红、蓝、黄、白、绿、橙。在某综艺节目现场,有此种魔方6个,每个只复原了一面,且每个魔方复原面的颜色不同。主持人将此6个魔方放入编号为1~6的6个不透明的箱子中,并打开了1号箱子,里面装的是复原面为蓝色的魔方,随后主持人请刘、赵、唐、郑、杨五位嘉宾猜其他箱子里魔方复原面的颜色。五位嘉宾分别作出了如下猜测:
刘:3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橙色,4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黄色。
赵:3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绿色,5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红色。
唐:2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红色,6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白色。
郑:4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绿色,5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白色。
杨:3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黄色,6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橙色。
随后主持人一一打开箱子,发现每位嘉宾都只猜对了一个箱子中魔方复原面的颜色,并且每个箱子都有一位嘉宾猜对。
由此可以推测:
2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绿色
4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不是黄色
5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白色
6号箱子中魔方复原面为红色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感知综合障碍的是:
王某由于沉迷于游戏而经常出现幻觉,眼前浮现游戏中打斗的场景
张某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经常觉得正在摆动着的钟摆停止了摆动
由于眼睛高度近视,李某在大街上经常会认错人,心里非常苦闷
孙某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经医生检查发现这是色弱的表现
足迹化石虽然不能像实体化石那样保存生物完整的形态,但从足迹化石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生物大概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学特征。也就是说,当直接证据缺失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间接证据——足迹化石来推测当时的环境,反推是哪些动物留下的足迹,他们有没有复杂的动物行为等。因此,在前寒武纪到寒武纪的转折时期,足迹化石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结论的成立,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目前发现的从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实体化石更多
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实体化石更具有研究价值
目前发现的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其他时期稀少
在前寒武纪到寒武纪的转折时期,保留下来的动物实体化石十分稀少
9/30,7/20,( ),3/6,1/2
5/7
5/9
5/12
5/18
1/2,1/6,1/12,1/20,( )
1/24
1/28
1/30
1/40
据史料记载,从明代永乐年间开始,官窑瓷器上便有落帝王年号款的传统。然而,十五世纪中期,即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帝位更迭频繁,政局动荡,至今未见任何一件有明确纪年的陶瓷器物。由于不书年款,史料记载语焉不详,这三朝的官窑面貌一直模糊不清,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
这段时期之所以被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是因为:
瓷器上未落帝王年号款
帝位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未有这三朝的陶瓷器物存世
史料记载语焉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