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但是人口流动常常是不易察觉的,通过将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历史学家现在能够说,早在3世纪就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开始渡过长江,进入拥有季风气候、热带丛林的南方。唐代移民迅速增长,13世纪晚期移民数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此时,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描述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入史
介绍人口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说明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杰克逊从一个美国黑人蓝领家庭中具有歌唱天赋的儿童,成长为_______的超级巨星。在上世纪80、90年代,他在世界流行乐坛的地位_______。
家喻户晓 无与伦比
享誉全球 无人能及
世界知名 鹤立鸡群
闻名中外 独占鳌头
有一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他能活到80岁,那么有一年他的年龄的平方数正好等于那一年的年份。问此人生于哪一年:
1980年
1983年
1986年
1989年
19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
下列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
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
蜡没有达到普通使用
蜡燃烧时间不长
从20世纪末开始的十几年间,中国大学招生数激增了五六倍,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了_______的劳动力,但增长速度过快,远超过普通或无技能劳动力的增速,导致就业市场配置错位,反而是农民工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源源不断 供不应求
应有尽有 供过于求
形形色色 炙手可热
数不胜数 奇货可居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中配偶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在现代西方国家,离婚率较高,造成残缺家庭数量增多。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两对登记结婚的夫妇中就有一对离婚,单亲家庭数量增加75%以上。离婚后,由于男子的再婚机会多于女子,单亲家庭大多以妇女为主,这种单亲家庭约占美国家庭的19%。在西方其他国家,离婚率也是造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中国由于长期受封建节操观的影响,多为寡居家庭,因离婚产生的残缺家庭较少,但现在情况也有所改变。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美国的离婚率一度高达75%
美国离婚妇女的再婚率高于中国
在中国,离婚造成的单亲家庭数量有所上升
在美国,以妇女为户主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9%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总量逐步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由此,有人认为:“加入WTO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的是:
中国进入经济高增长轨道与加入WTO几乎同时发生
中国的大国基础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印度、巴西在加入WTO前后经济增速无明显变化
中国有较低劳动成本和较高技能结合的竞争优势
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60-70年代,地球正在经历着一轮降温的洗礼,当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变冷说”: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小冰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下降。针对这种“变冷说”,当时的各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减缓或阻止继续降温的行动。现在,国际社会又流行全球气候“变暖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当初采取了一点行动,让全球气温升上来了,现在是功劳还是过错,就很难说清楚了。科学显然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而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
据此,可以推断:
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相对于“变冷说”更带有真理的成份
对于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国际社会不应采取任何减缓或阻止变暖的行动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进一步开展客观、严肃的科学研究
如果科学家或政治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就能推动科学前进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
《自由大宪章》
《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人们在使用资本这一概念时对它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是继续把“资本”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阶级属性概念,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动;一种是把资本作为商品经济学中的一个自然属性概念,即单纯的经济概念,用来研究“货币生出更多的货币”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后者又被称为现代资本概念。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资本”这一概念是指:
不断拓展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阶级属性概念让位于单纯的经济概念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资本概念
阶级属性概念与自然属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