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视综艺节目播出后,节目导演声称该节目达到了当前同类节目的最高水准,因为该节目收视率比同类节目高2%。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参与该节目的嘉宾对节目评价不一
观众本身就非常喜欢看电视综艺节目
该导演的微博有几十万条批评此节目的评论
节目的水准和收视率并无必然关联
某地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栽种欧美黑杨,用于造纸。这些欧美黑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生长速度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然而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有人认为,可以通过砍掉这些欧美黑杨来修复该地区生态环境。
以下选项最能指出上述论述缺陷的是:
假设了有其他的作物可以替代欧美黑杨的经济价值
忽视了该地区引入栽种的其他外来植物也会影响生态环境
假设了该地区引入的欧美黑杨栽种面积远超当地树种面积
默认了欧美黑杨种植面积扩大和生态环境问题间存在因果关系
历史的变局,往往隐藏于一些被史书一笔带过的细节中。
弓箭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之一,它利用竹、木、牛角和兽筋的弹性,将箭矢投射到远处,以杀伤野兽和敌人。但只有经过多年严格训练才能百步穿杨,洞穿重甲则需要过人的臂力。中国人在春秋时开始大规模使用弩。弩利用机械,将拉弦和射击分解为各自独立的动作,于是使用者可以脚踏弩臂上弦,以腰力补充臂力的不足,之后精确瞄准。这种武器的广泛使用,使得秦汉两朝的农耕民族军队可以击败长于骑射的匈奴,迫使他们西迁,改变了欧洲历史;也使宋代在缺乏骑兵的劣势中,与北方游牧民族抗衡数百年,发展出辉煌的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在史前时代,独木舟和木筏就已经帮助人类迁徙到大洋洲。在那之后,船使河流和海洋成为人类运输的快速通道。一辆八匹马拉的马车可以装载四吨货物。而八个人驾驶的船可以运二百吨货。船运给河流和海洋的沿岸带来了繁荣,人在水运的枢纽处聚集,形成城市,而城市甚至王朝也因此依赖于航运。中国南方的粮食通过河流只能运到开封,北宋不得不在这个危险的地域定都,最后付出惨重代价;南宋的泉州因为海运贸易而繁荣发达,也恰恰是泉州的失陷,让蒙古人获得了南宋的船队,南宋失去最后的抵抗机会;在元明清三个南北统一的朝代,又是航运使得南方粮食源源不断供应北方的都城,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与弩的发明一样,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曾经领先世界,但最终在西方的技术大跃进时代走向衰落。在公元2世纪就能造出十丈楼船的民族,到18世纪只能建造被西方人嘲笑的小船。技术衰落无疑是文明衰落最明显的表征。让中国人一直感到不甘甚至悲愤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输掉了竞争?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欧洲是如此吵闹不已打来打去的一盘散沙。”欧洲的吵闹,让轻视技术发展的国家不断被打败、淘汰;而追求步调一致的中国呢?乾隆十二年,清廷下了一条禁令,禁止福建的工匠建造一种“桅高篷大,利于走风”的新船,因为它速度太快,不利于水师稽查管理。船运维持了中国的大一统,也恰恰是大一统,使得中国的船运和国运走向衰败。
贾雷德·戴蒙德认为,18世纪中国航海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当时:
中国海洋运输不占有统治地位
中国闭关锁国排斥他国技术
中国人缺乏冒险与探索的精神
中国的大一统导致缺乏竞争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不仅可大幅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20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海洋生产力提高理论的检验完善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
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30多倍
飞鸟、游鱼、爬行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跟我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会睡眠。睡眠是我们生命中起着支配作用的一部分,而且显然是命运攸关的。虽然睡眠令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为之着迷已有好几个世纪,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起步的。从那时以来,睡眠科学揭示了诸多有关睡眠结构与模式的奥秘。但即便如此,它的起源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充满着尚未解开的谜团。
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讨论的是:
人为什么要睡觉
多长时间才算睡够
睡眠受什么掌控
卧具对睡眠的影响
①但是,严肃的考古学与地理学研究表明,近现代阿提卡地区相对贫瘠的自然面貌可一直追溯到史前时代,环境并非缔造雅典城邦辉煌古典文明的决定性因素
②19世纪,古典文明朝圣者们前往雅典游历,现代阿提卡地区的光秃山丘让他们大失所望
③于是,水文侵蚀作用和过度放牧等因素破坏了阿提卡固有的宜居环境的假说迅速风行一时
④因此,解释雅典古典文明盛极而衰的“环境破坏说”在借助现当代环境史研究兴起的东风盛行一时后迅速偃旗息鼓,并且受到严厉批判
⑤他们无法将这个并不迷人的地貌景观同雅典的辉煌成就联系起来
⑥20世纪80年代,古典学者开始关注现当代环境史研究,认为阿提卡地区畜牧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当地植被环境,进而导致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希腊古典文明衰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②⑤③⑥①④
②③①④⑤⑥
②⑥⑤③④①
②①④③⑥⑤
在“地球村”形势下,21世纪的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远远超过各民族________的利益。我们不应把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________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狭隘 对立
各自 混淆
有限 统一
根本 联系
五十年代的西德、六十年代的日本、七十年代的新加坡和台湾、八十年代的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都很高。但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上述事实能够支持的观点是:
经济增长率高的国家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没有通货膨胀的国家一般经济增长率都较高
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经济的损害
经济增长率高的国家不一定会同时出现通货膨胀
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现在大多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该段内容主要说明:
“穿越”一词被赋予了新含义,有了“玄、乱”等意思
“穿越”成为文艺创作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说法
因时空的错乱,“穿越”作品容易给受众造成误读
“穿越”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各个时空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塑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观念上重视雕塑艺术的意义
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
目前雕塑收藏家不成熟的心态
雕塑收藏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