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到70年代,一系列医学伦理事件的发生促进了病人权利的运动。在处理医学决定时,医生家长式作风受到批判,以“共享决定权”为原则的新的医患关系产生了。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医学的专业性意味着医患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巨大知识壁垒,平等也就无从谈起。病人对治疗效果的预期往往高于医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医学风险认识又远远低于医生,缺位和无效的沟通既给临床治疗制造了巨大成本,又使医患的情感遭到巨大打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医生与病人却被有史以来最为紧张的关系所羁绊
完完全全的平等并不是拯救现代医患关系的良药
病人们在这个时候却发现医生们越来越难以信任
今天作为医疗行业的医学所处的关系网极为复杂
从20世纪末开始的十几年间,中国大学招生数激增了五六倍,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了_______的劳动力,但增长速度过快,远超过普通或无技能劳动力的增速,导致就业市场配置错位,反而是农民工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源源不断 供不应求
应有尽有 供过于求
形形色色 炙手可热
数不胜数 奇货可居
来自不同的语言群体和文化群体的人需要彼此交流,就必须寻找交流工具。在一个层面上,他们可以依赖受过特殊训练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可以熟练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来作口译和笔译。但这是不方便的,花费的时间和代价是昂贵的。因此,在整个历史上,不断出现通用语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纪世界是拉丁语,在西方几个世纪中是法语,在非洲的许多地区是斯瓦希里语,20世纪后半叶,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是英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翻译作为交流工具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通用语言是处理语言差异的有效手段
交流工具会因时代和层次需求而变化
人类为寻找通用语言进行过长期探索
因为传统媒体的式微,媒体所扮演的传统的守门人角色也被淡化,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信息分发渠道,更多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算法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资讯。在“你需要知道的”与“你想要知道的”两者之间,如果“你想要知道的”资讯唾手可得,那很多人就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有研究发现,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人们也会选择符合自己文化偏见的电视节目。数字经济时代,强化这种偏见的趋势更是急剧加强。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所扮演的传统的守门人角色被淡化
由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信息渠道,这使人际交往比以往变得更加便利和频繁
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为你提供“你需要知道的”和“你想要知道的”任何信息
在信息交流中,人们乐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地带
现代逻辑是以19世纪中期出现的数理逻辑为起点的,它使用特别符号和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演绎推理及逻辑规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直接延续和_______。
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延伸
发展
变革
变化
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季节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古人发现 “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 1 世纪后从祭月、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后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秋节形成过程
古人重视中秋节的原因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农耕文化对中秋习俗的影响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使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它仍保留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这一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历史久远、根深蒂固,直到19世纪末期,很多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坚信不移。所以原子的大门一直在禁锢着,谁也不知道,甚至谁也不想知道,原子的内部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导致19世纪末期谁也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原子内部世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
人们不求甚解
“原子不可再分”观念的根深蒂固
现代逻辑是以19世纪中期出现的数理逻辑为起点的,它使用特别符号和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演绎推理及逻辑规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直接延续和_______。
填入划横线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延伸
变革
发展
变化
使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人只是逐渐认识到,在所有这些差异的掩饰下,他们可能与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人性”。不与欧洲人共享基本文化价值的社会被贴上“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标签。直到18世纪中叶,相当多的欧洲人才开始认为这类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关的。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越来越努力根据自然法来解释事情,对以权威文本为根据的传统解释表示怀疑,对人类多样性的兴趣日渐浓厚。
下面对“人类多样性”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人类的不同起源和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独特看法
民风习俗的差异和对“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民族的认同
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
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同比:
增长3.2%
降低3.2%
增长1.9%
降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