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光导纤维、非晶态、新型陶瓷、碳60、钛合金、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具有各种特殊性能的材料不断涌现。目前已有25万种性能各异的材料问世,纳米科技正由于其一系列独特的性能及广泛应用,正在形成一个新产业群落,推动并影响整个科学技术研究及产业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断定:
某些重要材料的出现,往往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技术的发展是各种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一系列新兴产业群落如纳米科技产业群正在崛起
第五次技术革命是智能化革命
从公元七世纪起,佛教传入西藏,历经曲折,逐渐_______成本土化的喇嘛教,形成政教统一的统治,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一千多年来,_______的寺庙出现在西藏的土地上。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转化 不可胜数
进化 琳琅满目
演变 数以千计
变化 鳞次栉比
“国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能够形成热潮,原因还在于历史对于80年代“文化批判”之矫枉过正倾向的一种修正和制衡。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看到,将中国现实中一切丑恶现象都与传统文化挂起钩来,是对传统文化的莫大误解;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不但不可以否定,而且是应当大力弘扬的。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80年代的“文化批判”存在矫枉过正的倾向
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误解
“国学”研究热潮始于80年代的“文化批判”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应当大力弘扬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原文与译文应该相互等同,因此,“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翻译研究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反对本质主义,反对“译文的本质是原文”这一传统思想。这种翻译研究的新思潮,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即认为不忠实于原文是正常甚至必然的。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翻译者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进行独特的翻译创作,翻译者被认为是文本的另一个作者。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新兴翻译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
翻译者对翻译文本的创造性贡献
新兴翻译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区别
翻译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标准
以下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5-16世纪)时间基本相同的历史大事件是: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隐形飞机出现在20世纪: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海外动画大举“入侵”中国电视荧屏,中国本土的民族动漫作品不仅数量大幅降低,在质量、影响力等方面也都大不如前。民族动漫如何在今天继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一道难题。首先,要让其在大众市场上有好的表现,就应找到大众审美的支撑点。其次,要让民族动漫重现辉煌,必须有品牌意识,使它具有广泛的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民族动漫作品影响力降低
海外动漫作品质量高
重振民族动漫辉煌的措施
树立民族动漫的品牌意识
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环境社会学诞生以来,已经形成新生态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和建构主义范式等三大主流范式,从各种视角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释西方环境问题的社会机制,但对于中国而言则由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深刻差异而可能南橘北枳。中国经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解释中国问题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难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中国的环境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多种学科的方法在中国环境问题的解释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方环境社会学的三大主流范式得到深刻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中西方的环境问题相似性可减弱二者经验差异对学科解释的影响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降低了80%。而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要食物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根据以上论述,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气温上升导致磷虾密度下降
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造成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的原因是气温上升
帽带企鹅生存的威胁来自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