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作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图像、影片、音乐或其他艺术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二次创作并不是把别人的作品剽窃成自己的,而是明显地以某作品作为基调来改编、仿作或加以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属于二次创作的是:
把已经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
为某部经典小说写续篇
把别人的文章改动一些文字后重新发表
把老照片翻拍成数字版本加以保存
甲、乙二人合伙成立公司,约定每年利润的60%留作公司发展用途,40%按二人投资比例分配。已知公司成立第三年的利润比第二年高300万元,是第一年利润的3倍;甲第二年分配的金额是第三年的一半,且比第一年多20万元。问乙的投资额占比为多少?
40%
50%
60%
75%
从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流行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的镜像。“抗美援朝,大跃进,大炼钢铁,上山下乡,样板戏”等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反映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的时代特征。“下海,商品经济,摸着石头过河,特区”等词语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思想的大转变。进入90年代后,“ok!酷,粉丝”等外来词汇的音译或直接使用充分体现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郁闷,杯具,给力,蓝瘦香菇”则表达了人们复杂多元的情绪倾向。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社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行语的发展空间
流行语往往是可变的,流行是短暂的,影响面是广泛的
流行语既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逃避和猎奇的强烈表现
流行语是时代价值观的表征,反映着社会群体的普遍心态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国内已经有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科普作家队伍。但这支队伍还需要不断壮大,需要更多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科普作家首先应是科学家或者有一定科学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这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也就是说,科普作家的培育造就需要一个较长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不能等一个人成了科学家,再去请他写东西。优秀的科普作家像高士其、茅以升等,都是很早就开始撰写科普文章,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而且,有些优秀的科普作家并不想成为科学家,前者只有作家的修养和气质
诚然,并非每个科普作家最终都能成为科学家,后者需要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况且,并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成为科普作家,后者需要作家的修养和气质
显然,有些优秀的科学家并不想成为科普作家,前者只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下图为张三、李四间唯一的有效借款凭据。2017年4月20日,李四接受张三在当日还款的建议。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张三需偿还本金及3个月的利息
张三需偿还本金及2个月的利息
张三需偿还本金及1个月的利息
张三只需偿还本金
第一个从欧洲到印度的人是:
拿破仑
麦哲伦
达·伽马
迪亚士
记忆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人类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就完全忽略了这回事。他们研究证明,“机械性的背诵”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效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背诵式学习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如果记忆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派教育改革家的论证或许很正确。但如果我们把控制意识看得跟完成工作同样重要,那么把复杂的资讯模式牢记在心中,绝不能说是一种浪费。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所谓创造力与背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称。
对以上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认为记忆对个人学习而言并不重要
背诵式学习无法有效储存和搜集资讯,不利于发展创造力
多位科学家证明:记忆能丰富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创造力
记忆不应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它对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报纸
卫青∶霍去病∶汉王朝
清蒸∶红烧∶油炸
股票∶基金∶纸张
恒星∶彗星∶哈雷
电视频道对于人们而言不再稀缺,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加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观众的注意力选择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追逐的稀缺资源。
这段文字最可能引起下面哪个话题?
电视媒体在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战中如何获胜
传播过剩时代的电视观众应如何理智选择频道
传播过剩时代对人们的生活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热衷追逐观众注意力如何影响电视媒体的品位
学界一直认为第一个到达澳大利亚的是欧洲人。但有研究指出,来自今天的坦桑尼亚的东非人率先到达了澳大利亚,考古学家在澳大利亚的埃尔科岛上发现了一枚来自非洲中部的贸易城市基卢瓦(今属坦桑尼亚)的硬币。因此,有人提出,东非人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要比第一批欧洲探险者早数百年。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该硬币的重量尺寸与常见的基卢瓦硬币存在差异
基卢瓦岛从13世纪开始与印度一直存在贸易联系
东非与大洋洲在11世纪到16世纪间商贸往来十分频繁
葡萄牙人于1505年先后袭击了基卢瓦和埃尔科岛并留下了这枚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