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草莓园开展采摘活动,每位游客进园可以免费吃,并且带走2斤草莓。每位游客在采摘过程中平均吃1斤草莓。目前老李家的草莓园估计有成熟草莓2000斤,并且每天还会有40斤草莓成熟,为保证采摘活动至少可以持续20天,那么平均每天最多接待________位游客。
36
46
56
66
汉武帝初,匈奴请和亲,上下其议。韩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足,怀鸟兽心,迁徙鸟集,难得而制。得其地不足为广,有其众不足为强,自上古弗属。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势必危殆。臣故以为不如和亲。”
下列不属于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是:
匈奴擅长骑射,有很大的杀伤力
匈奴所居之地,属于荒漠地带,不宜农耕
匈奴采用游牧的方式,居无定所
匈奴以逸待劳,汉军长途跋涉,必受其害
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总量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约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居民每年当作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有约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食用,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无数的事实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当前许多国家食物浪费严重
中欧食物浪费惊人
其他国家食物浪费没有中欧明显
人们对食物的浪费应引起人类的重视与警觉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势利导 泽被后世
因地制宜 经久不衰
顺势而为 利在千秋
物尽其用 历久弥新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55米,乙每分钟行45米,如果一只狗与甲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120米,遇到乙后,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再向乙跑去。这样不断的来回,直到甲和乙相遇为止,狗跑过的距离为()米。
800
1200
1800
2400
20人乘飞机从甲市前往乙市,总费用为27000元。每张机票的全价票单价为2000元,除全价票之外,该班飞机还有九折票和五折票两种选择。每位旅客的机票总费用除机票价格之外,还包括170元的税费。则购买九折票的乘客与购买全价票的乘客人数相比为:
两者一样多
买九折票的多1人
买全价票的多2人
买九折票的多4人
石窟造像和刻经在千百年风吹日晒等自然营力影响下,由于卸荷裂隙、风化裂隙切穿石窟岩体,裂隙成为水的渗流通道。降雨时,雨水沿裂隙进入石窟内,水沿经文岩体石壁漫流,对经文题刻造成严重溶蚀、软化等侵蚀破坏;或在石窟内形成积水,使石窟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剧经文的风化破坏。严重风化破坏的面积约80平方米。遭受渗水侵蚀的43、44、59、60等窟刻经造像风化破坏严重。石刻经文由发现初的40万字到目前保存较好的仅24万字,若再不进行科学抢险大修,20年内这处经窟将风化不存。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石窟抢险大修应着力于加固
风化是石窟急需解决的问题
风吹日晒使石窟受损程度严重
渗水严重是石窟面临的大问题
在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人们就已留下了早期全球化经贸往来的足迹。在当今信息时代,交通、通讯如此发达,经济全球化潮流更是_______。然而,面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经济全球化急需新的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势不可挡 推动力
势在必行 保护伞
所向披靡 火车头
来势汹汹 创造力
在城镇化初、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导致过度郊区化,造成城镇发展规划结构性失衡、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在城镇化后期,美国政府逐步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布局,逐步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的“精明增长”运动,对城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政府要重视推进城镇与农村的均衡发展
生态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方能取得成效
政府应该对城镇化发展施行规划与干预
部分人在讨论冤假错案时总是倾向于把公安干警给极端化为一个亢奋的、具有惩办冲动、合法伤害动机的怪兽,由此进一步解释或暗示警察在调查过程中的罗织和构陷。非但如此,他们还用“命案必破”为代表的职务晋级机制暗示公安干警办案的晋升“所欲”,从而让自己在舆论场中居于一种道义上的优势,因为他们的话里至少暗示着公安干警侦破案件不是为了“保一方平安”,而是为了自己的位子和帽子。
这段文字的目的是:
揭示公安干警侦破案件的真实动机
解释部分人对公安干警办案工作的误解
指出“命案必破”要求的不合理性
探讨冤假错案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