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巨大贡献。1973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目前已完成第9次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造林5.4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为175.6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1公顷为15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2%,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
以下选项中,最准确地反映了2017-2020年我国国际重要湿地面积、数量同比增速变化情况的是( )。
201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86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89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亿美元,增长4.3%。
表中2012年对华进出口贸易额最高的国家或者地区,其贸易额是表中2012年对华贸易额最低的国家或地区的( )倍:
5.5
7.3
8.2
12.8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1.7万个,比上年增长7.3%,其中社会团体36.6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4.4万个,基金会7034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980.4万人,比上年增长13.4%。
若按2014~2018年社会团体数量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增长,2019年的社会团体数量约为( )万个。
36.8
37.9
38.1
40.2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据统计,中国古今的姓氏超过22000个。由此可以推测,地名中涉及姓氏的用字也不会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代的部族迁徙有很大帮助
宗法社会的人们往往按姓氏聚居,姓氏便成为地名中最富区别意义的亮点
考古学家以河南登封县一个叫“王城岗”的古地名为线索,在那里挖掘出夏朝遗址
据统计,姓陈的人在南方比较多,在北方比较少
有关数据显示,从2005年以来,广东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约占当年高校毕业生的1%—2%。以2008年为例,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1.2%。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为20%—30%。由此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更具有创业才能。
以下哪一项正确,最能对上述结论构成质疑:
中国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较少,创业环境不佳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比西方发达国家多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比中国大学生高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更喜欢挑战自我
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标准是怎么出现的。这些标准得以流行是由于一本很流行的书。这本书1968年出版,作者格林·丹尼尔是英国学者,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他主要研究欧洲考古,而他还研究考古学的历史,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席。他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书虽然很小,可是很流行,成为西方国家考古学生的必读书,不单在英国出版,美国等一些地方都有版本。就是这本书把刚才说的考古学上通行的文明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些标准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条标准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条标准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你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由克拉克洪归纳提出、经过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就是这三条。他们说,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当然,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状况,我看将来还可以讨论研究。
对“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明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
文明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只有人类才有文明,动物没有文明可言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其内部凝聚力就不会强大,那么即使产生人口增长,具有众多人口,也难以形成数量优势和国家可用的有利战略资源。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就很典型。在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控制权时,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已有3700万人口,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在19世纪下半叶败给了普鲁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口未必是国家的有利战略资源
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国民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至关重要
人口结构与国家凝聚力息息相关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有关台湾的内容初稿中,美国方面表明:“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政府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我方对此提出了异议。我方为什么对初稿中美声明提出异议?
正确的一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政府都认为”一语中两者并列,实际上是“一中一台”的意思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与“只有一个中国”矛盾
“这一立场”指代“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正确
应该把“台湾政府”四个字删去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状况,但在调查中发现了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率明显偏低。
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原因主要是:
与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传统有关
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
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
消费品零售价格偏高
建党100周年前夕,中国正式获得无疟疾认证,被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成为完全消灭疟疾的国家。关于疟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全面消灭疟疾的国系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疟疾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黑死病是疟疾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