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7月份我国CPI比去年同月上涨5.6%,涨幅已经超过2003至2004年期间5.3%的高点,并创出1997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这一现象已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里的CPI是指:
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工农业产品价格指数
城镇居民生活指数
在某逻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四位专家做了重要发言,他们分别是中国专家、美国专家、波兰专家、加拿大专家,四位专家研究的领域分别是模态逻辑、辩证逻辑、人工智能逻辑中的某一个,其中:
只有加拿大专家研究辩证逻辑;
美国专家和中国专家研究的不是同一领域;
中国专家和另一位专家的研究领域相同;
波兰专家不研究模态逻辑。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推断,中国专家研究的领域是:
模态逻辑
辩证逻辑
人工智能逻辑
不同于波兰专家研究的领域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指从大量的存储数据中利用统计、情报检索、模式识别、在线分析处理和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等方法或技术,发现隐含在其中、事先不知道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信息处理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数据挖掘应用的是:
某全球零售企业在分析上一年度消费者购物行为后推出“尿布+啤酒”促销举措,使得二者销量大幅增加
某国际快递和物流公司使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不同时间点跨境全程监控和调整药品装运的温度
某大型网上书店在客户选购一种图书时,推出“购买该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等栏目,从而增加可观收益
某高校要求教师使用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录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便借助短信群发软件告知学生成绩
根据统计结果,2006年至2016年,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总数的12.8%,超过德国排在世界第3位;我国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世界排名首次达到第3位。此外,我国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包括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这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由此可以推出:
近两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明显实效
排名靠前的高被引论文占比和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科学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占世界总数超过12.8%
近两年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总数超过2000篇
信息社会的显著_______是社会从有形的物质创造价值转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整个社会对于信息资源的依赖性加强,处于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个人也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特点 亦步亦趋
特征 无处遁形
标准 无一例外
标志 概莫能外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是书画鉴定中最复杂、最具难度的部分。近日的《功甫帖》真伪之争,最终演变为媒体论战。“全民收藏”的背景下,资讯发达快捷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了“双钩廓填”等学术术语,但绝大多数人面对针锋相对、繁杂的考证文章莫衷一是,冷僻的学术问题变成了热闹的娱乐焦点。
接下去作者要探讨的问题中最不可能涉及: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该如何发展
网络时代学术该保持怎样的警醒
中国古代是如何鉴定书画真伪的
(1)安排结构
(2)立意
(3)选题
(4)完成论文
(5)查阅资料
3-2-1-5-4
2-1-3-5-4
2-3-5-1-4
3-5-2-1-4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脂肪当作健康的“大敌”,尤其是饱和脂肪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是,脂肪的摄入应该占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以下,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该在10%以下。
而最近《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似乎“颠覆”了这一观念。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从世界5大洲的18个国家,选择了高中低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共招募了超过13.5万名志愿者,通过统计他们的饮食习惯来计算营养组成,并在此后的多年(5.3至9.3年)中,追踪他们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一篇论文是关于蔬菜、水果和豆类的影响,其结论没有新鲜的地方,大致就是每天总共4份左右(375到500克)这三类食物对健康好处明显,进一步增加摄入量带来的好处不大。
而另一篇论文则是关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是,脂肪摄入量和种类,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风险都不相关;与脂肪摄入量最低的那一组相比,摄入量最高的那组整体死亡率、中风以及心血管疾病之外的死亡风险还要低一些。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则相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那一组比最低的那一组,总体死亡率高28%,而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导致的死亡率则没有影响。
在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同时,《柳叶刀》杂志还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挑战了健康饮食的定义,但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在这篇评论中,作者认为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补充了中低收入地区饮食与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加深了“饮食与健康”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评论作者并没有赞同研究者的结论,而是指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这项研究中,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食品(肉和奶制品)。除了脂肪外,这些食品也是锌、铁、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微量成分的良好来源。而在脂肪摄入量低(从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人群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可能是不足的。所以,“脂肪降低死亡率”这个调查结果,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富含脂肪的这些食物营养密度高,解决了这些食物摄入量低的人群某些微量营养成分的缺乏”。
第二,在这两篇论文中,一篇的结论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另一篇的结论是“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高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蔬菜、水果和豆类,都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健康的影响需要分开讨论,比如添加糖、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粗粮。
第三,混杂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意识。比如在欧美发达地区,人们有更好的健康意识,从而可能有更多对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比如遵守医嘱、合理的睡眠、控制饮酒、食用“推荐的食物”等等。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人们接受的健康生活指导会少一些。所以,评论作者认为,人们的健康意识,可能是这项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混杂因素。
下列________项是评论作者不同意论文研究结论的理由。
蔬菜、水果和豆类降低死亡率的研究过程不可靠
蔬菜、水果和豆类含有碳水化合物种类不同
动物食品更富有营养,所以增加了人的寿命
人们的健康意识远比饮食习惯更有决定作用
一位博士生导师说:现在的博士生论文,语句越来越难读懂,本届学生交给我的博士生论文都写得很差,句子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
下列哪一个选项最能削弱这位大学博导的论证:
上述论证没有证明博士生导师能够判断博士生的写作水平。
这位博导的学生水平是否能够代表所有博士生的水平尚需得到证实。
上文的论证并没有排除这位博士生导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的可能性。
在上文论述中没有提供反面的论点。
200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是:
95万亿元
105万亿元
115万亿元
1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