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达到762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2005年的7.3%。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7%。2005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60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2122亿美元,2005年比2001年增长了2.9倍,居世界第二位,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是:
逆差
顺差
平衡
不知道
2010年11月份,全国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23.1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4.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其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百分点。预计2011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8800亿元,2011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从2006年起,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连续4年实现每年一个千亿元台阶的跨越,由2005年的3000亿元已增加到2009年的7486亿元,餐饮网点已达400多万个,零售额和网点数分别为1978年的136倍和34倍。2009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相当于全国GDP的5.84%、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62%。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不仅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消费品市场中的各个行业。餐饮业还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09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与1978年104.4万人相比,增长了16倍。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1)1978年我国餐饮网点不足15万个
(2)2010年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
(3)2005—2009年我国服装鞋帽业零售额增长速度均低于餐饮业零售额年增长速度
0个
1个
2个
3个
某电视综艺节目播出后,节目导演声称该节目达到了当前同类节目的最高水准,因为该节目收视率比同类节目高2%。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参与该节目的嘉宾对节目评价不一
观众本身就非常喜欢看电视综艺节目
该导演的微博有几十万条批评此节目的评论
节目的水准和收视率并无必然关联
演员∶导演
作家∶读者
战士∶指挥员
司机∶交警
歌手∶经纪人
已知:
①任何在三环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的最低限速是80公里/小时。
②电动助动车的最高时速是45公里/小时。
③张的轿车号牌尾号是单号,只能在单日才被允许驶入三环路。
④今天是10月11日。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 )项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如果小张某天驾驶轿车的时速超过了80公里/小时,那么当日一定是单日。
Ⅱ.电动助动车不允许驶入三环路。
Ⅲ.今天小张的轿车仍然有可能不被允许驶入三环路。
Ⅰ、Ⅱ、Ⅲ
Ⅰ和Ⅲ
Ⅰ和Ⅱ
Ⅱ和Ⅲ
去某地旅游,旅行社推荐了以下两个报价方案:甲方案成人每人1000元,小孩每人600元;乙方案无论大人小孩,每人均为700元。现有N人组团,已知1个大人至少带3个小孩出门旅游,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
只要选择甲方案都不会吃亏
甲方案总是比乙方案更优惠
乙方案总是比甲方案更优惠
甲方案和乙方案一样优惠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________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迎难而上
乘势而上
一鼓作气
中流击水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达到762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2005年的7.3%。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7%。2005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60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2122亿美元,2005年比2001年增长了2.9倍,居世界第二位,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5年全球贸易出口总额是()亿美元。
104383.56
55626
1043.84
177209.3
2005年与2004年对比,全国乡村人口比重:
下降1.2
上升1.2个百分点
下降1.2个百分点
上升1.2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城镇就业人员
乡村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