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华民族,因为有那些熠熠生辉的华彩诗章留存,漫长的朝代更迭便不再单调,中华文明愈显璀璨。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感受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毋须讳言,诗词已日渐小众化,能从中有深切体会者,不在多数,这是无法强求的。但通过大众化的包装,让更多人通过诗词贴近自然,感受变化,体会生命的节律,从而领略自然之美,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无疑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华民族有热爱诗歌,爱护自然的传统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
诗词日渐小众化,需要大众化形式包装
赏析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
与自然主义相对峙的是理想主义。在理想派看,自然并不全美,美与丑相对,有比较后有美丑,美自身也有高下等差,艺术对于自然,应该披沙拣金,取长弃短。理想主义比自然主义较胜一筹,因为它虽不否认艺术模仿自然,却以为这种模仿并不是呆板的抄袭,须经过一番理想化。理想化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指凭着想象和情感,将自然事物重新加以组织、整理和融会贯通使所得的艺术作品自成一种完整的有机体,其中部分与全体有普遍的必然的关联。因此,艺术作品虽自然(Natural)而却又不是生糙的自然(Nature),它表现出艺术家的理想性格和创造力。就这个意义说,理想主义是对的,凡是艺术都带几分理想性,因为都带有几分创造性和表现性。这种见解发源于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里说诗比历史更是“哲学的”(意思是说更真),因为历史只记载已然的个别的事物,诗则须表现必然的普遍的真理,前者是模仿殊相,后者是模仿共相。用近代语言来翻译,他的意思是说历史只记载自然界繁复错乱的现象,诗和艺术则更进一层把自然现象后面的原理,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后人误解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共相”(Universals),以为“共相”就是“类型”(Type),于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意义就起来了,所谓“理想”(Idea)就是“类型”,类型就是最富于代表性的事物,“代表性”就是全类事物的共同性。依这一说,艺术所应该模仿的不是自然中任何事物而是类型。比如说画马,不能只着眼某一匹马,须把一切马的特征画出,使人看到所画的马便觉得一切的马都恰是这样。同理,艺术所表现的人物,都不应只能适合于某一时某一地,要使人随时随地都觉得它近情近理。如果“天下老鸦一般黑”,你画老鸦就一定把它画成黑的;纵然你偶然遇到白的或灰的老鸦,也千万不要理会它,因为那不是“类型”。这种理想主义在各种艺术的古典时代最流行。比如希腊造型艺术表现人物大半都经过两重理想化。第一,它选择模型,就着重本来已合理想的人物,男子通常都是力士,女子通常都是美人。第二,在表现本来已合理想的形体时,希腊艺术家又加上一重理想化,把普遍的精要的提出,个别的琐细的丢开。他们的女神和力士大半都有一个共同的模样(即类型)。个性是古典艺术所不甚重视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画家受希腊影响甚深,所以他们所表现的男子也大半魁梧奇伟,女子也大半明媚窈窕。十七世纪以后,在希腊时代出于艺术家本能的,在假古典派作家便变成一种很鲜明的主义。在诗的方面如布瓦洛(Boileau)和蒲柏(Pope),在画的方面如雷诺阿(Reynolds)和安格尔(Ingres),在雕刻方面为温克尔曼(Winckelmann),都主张艺术忽略个性而侧重类型。
理想派的艺术在以往占过很久的势力,不过从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代兴以后,它就逐渐消沉了。近代艺术所着重的不是类型而是个性。在近代学者看来,类型是科学和哲学对于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化的结果,实际上并不存在。艺术的使命在创造具体的形象,具体的形象都要有很明显的个性。一个模样可以套上一切人物时,就不能很精妥地适用于任何个别人物。许多人物的共同性,在古典派认为精要,在近代人看,则不免粗浅、平凡、陈腐。鼻子是直的,眼睛是横的,这是古典派所谓“类型”。但是画家图容肖像,如果只把直鼻横眼一件平凡的事实表现出来,就不免千篇一律。画家的能事不在能把鼻子画得直,眼睛画得横,而在能表现每个直鼻子横眼睛所以异于其他直鼻子横眼睛的。莎士比亚的夏洛克(Shylock),莫里哀的阿尔巴贡(Harpagon),巴尔扎克的葛朗台(Grandet),以及吴敬梓的严贡生都是守财奴,却各有各的本色特性,所以都很新鲜生动。如果艺术只模仿类型,则从莎士比亚创造夏洛克之后,一切文学家可以搁笔,不用再写守财奴了。
粗浅、平凡和陈腐都是艺术所切忌的。诗人维尼(Alfred De Vigny)在《牧羊人的屋》里说:爱好你所永世不能见到两回的。象征派诗人魏尔兰(Verlaine)也说:不要颜色!只要毫厘之差的阴影!
这些劝告在近代人心里已留下很深的印痕。在文艺趣味方面,人类心灵喜欢到精深微妙的境界去探险,从前人的“类型”和普遍性已经不能引人入胜了。
根据本文可以推知,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对“自然主义”阐释的一项是:
自然主义认为艺术应当忠实地模仿自然
自然主义认为自然都是美的,但美有高下之分
自然主义侧重表现,而非再现
自然主义表现个性,而非共性
现有左右相邻规模一样的两个水池,左边水池的水位比右边的高36cm。用抽水机从左边的水池抽水注入右边的水池,每分钟能使右边的水池水位升高3cm,那么()分钟后两个水池的水位一样高。
12
9
6
3
简洁精辟、意义完整、结构定型的成语被滥用谐音篡改得面目全非;任意生造的各种时髦语言花样别出,让人摸不着头脑;错字、别字屡屡见诸书籍、报刊和电视……此种情形令人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悚然
惘然
悻然
愕然
现有浓度为4%的食盐水250克,若向该食盐水添加10克食盐,再蒸发掉160克水,则新获得的食盐水的浓度为:
10%
15%
20%
25%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这一首诗描述的是哪一节气?
立春
惊蛰
谷雨
清明
一容器内有浓度为30%的糖水,若再加入30千克水与6千克糖,则糖水的浓度变为25%。问原来糖水中含糖多少千克:
15千克
18千克
21千克
24千克
从装满1000克浓度为50%的酒精瓶中倒出200克酒精,再倒入蒸馏水将瓶加满。这样反复三次后,瓶中的酒精浓度是多少:
22.5%
24.4%
25.6%
27.5%
有学者指出,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这让我们感到自己很自由,成功地征服了自然。可问题是,我们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当人类遇到现代技术对自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同时,人对自己也进行了完全的征服和控制,现代人经常谈的所谓异化状态,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成了机器的工具,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一句中的“此”指的是:
现代技术对人类来说是把双刃剑
人类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征服自然的同时也控制了自己
异化状态是人类使用机器导致的后果
对孩童而言,在自然中嬉戏,不但能有效减轻压力,促进认知和免疫系统的发展,而且探索自然、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晚年回忆自己的成长道路,特别提到了父亲带自己在林间散步的意义。正是在观察动物的繁衍、树木的生死、生命的更迭中,他学到了最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如何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儿童应该学会探索自然和观察自然
在自然中嬉戏有利于身心健康
亲近自然有助于儿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