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计局发布信息显示,2010年9月上海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95项,比上年同月增长4.6%;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3.19亿美元,增长19.8%;实际到位金额9.44亿美元,增长3.5%,增幅实现年内连续第9个月正增长。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特别大。2010年9月,上海市第二产业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2个,比上年同月下降31.3%;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13亿美元,下降2.2%。第三产业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72个,增长9.2%;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2.08亿美元,增长22.8%,占91.6%,比重高出第二产业83个百分点,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2009年9月,在吸收合同外资金额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约为()。
68.8%
82.4%
89.3%
91.6%
2017年,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总体实现营业收入105.39亿元,同比增长3.1%,比2016年回落了15.7个百分点,户均实现营业收入510.63万元。
2017年,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总体资产938.5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2016年下降0.9个百分点。户均资产4547.40万元。分门类看,除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业资产总计比2016年分别下降3.1%、5.4%和6.8%外, 其他行业资产总计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17年,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总体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09亿元,同比下降29.5%;缴纳增值税2.30亿元,同比增长11.6%,户均缴纳增值税11.16万元。
2017年,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总体应付职工薪酬19.28亿元,比2016年增长9.3%。户均应付职工薪酬93.50万元。从业人员人数29028人,人均年薪酬6.64万元,比2016年增加0.60万元。
2017年,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平均每万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比2015年:
增长了不到5%
增长了5%以上
下降了不到5%
下降了5%以上
1994年到1997年4年时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10%多一点,到2011年接近22%,如果考虑到土地出让和其他政府基金性收入,有专家估计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0%。而同期,企业或者是资本收入占比也大幅度提高。一个佐证是,2002年底,企业存款为64298.47亿元,低于当时的个人存款,而到2011年底,企业存款(央行新的统计科目为“单位存款”,口径相当)上升到423086.61亿元,增长了5.58倍,远超同期个人存款2.68倍的增幅。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收入越来越向政府和资本倾斜
政府应适当降低税收
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
政府收入过高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2014年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25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产品完成收入4141亿元,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完成收入2649.3亿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完成收入1399.2亿元,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完成收入2429.5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完成收入2230.3亿元,IC设计完成收入405.1亿元。
2014年前5个月完成收入排名前三的软件业务,同期完成收入占我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比重约为:
61.8%
69.6%
81.2%
86.5%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分行业及分区域的营业收入情况如下表: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 )。
70%、19%
74%、17%
70%、17%
74%、19%
2014年某区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单位共674家,实际收入1059.1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1.9%;从业人员达到58631人,同比下降4.3%。
2014年该区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单位平均每名从业人员创造的利润比上年约:
下降了7%
下降了17%
上升了7%
上升了17%
2012年全国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和超过10%的城市有:
26个
27个
28个
29个
某地有耕地20万亩,其中75%用于种植粮食,其余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当地居民生活需要消耗10万亩的粮食,其余用于出售,粮食每亩年收入1000元,经济作物每亩年收入5000元。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政策,每亩退耕还林的耕地可享受500元/年的财政补贴。不考虑其他因素,为使居民收入实现每年10%以上增长,且保证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12万亩,2年内至多可以有()亩耕地进行退耕还林。
10000
12666
13333
15000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566.4万人
708万人
720万人
900万人
2016年,某省小微服务业呈现出经营平稳面、资产规模、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三扩大”的特点,主要行业实现较快增长。
2016年,该省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8.2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经营平稳面扩大,2016年4季度,79.5%的企业认为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或稳定,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2016年,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资产总计367亿元,同比增长9.3%,户均1643.7万元。负债合计194.8亿元,同比增长8.1%,低于资产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3.1%,处于较为合理水平。实现利润总额4.6亿元,销售利润率为5.7%。小微服务业企业的资金和盈利水平均处于平稳状态。
各主要行业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016年,该省小微服务业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比2015年大约多多少亿元?
5.3
10.7
12.3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