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吉林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0914个,比2008年(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6487个,增长5.2%;产业活动单位157542个,增加5490个;个体经营户972280个,减少12861个,其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719319个,增加50818个。
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87.3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5.9万人,增长3.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81万人,比2008年末减少34.2万人,下降15.9%。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55.8万人;建筑业53.8万人,占11.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3.8万人,占11.0%。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7.4万人,占37.2%;批发和零售业63.0万人,占34.8%;住宿和餐饮业22.6万人,占13.0%。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65441.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27113.9亿元。
2008年末至2013年末,吉林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平均每年增加:
1621.8个
1.28%
1.04%
1297.4个
①中国是玉米主要生产国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②玉米营养丰富,是农作物中热量最高的粮食,人们称之为“饲料作物之王”
③明末清初中国人口从1亿增至4亿,玉米功不可没
④现今,全世界约70%的玉米用以发展畜牧业,以换取肉、奶、蛋等生活必需品
⑤学者曾把人均玉米数量视为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⑥明末清初时玉米传入中国,许多无法种植小麦的干旱、贫瘠之地也可开垦种植玉米,且产量比小麦高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⑥③④①②⑤
①②④③⑥⑤
②④⑤①⑥③
④⑤②①③⑥
S省统计局日前发布《2014年S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果业增加值达320亿元,比上年增加3.5%,占全省种植业增加值30.2%,比上年提高0.1%。
资料显示,2013年S省果业增加值占种植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6.7%
29.2%
30.1%
31.2%
根据我国农村和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特征。南方农作物主要为早稻和晚稻,北方主要为小麦和玉米,大中城市郊区主要以蔬菜为主。2005年,南方早、晚稻每公顷平均年产1.23万元,北方小麦和玉米每公顷年产1.04万元,大中城市郊区蔬菜每公顷平均年产值为3.89万元。按照现行征地补偿最高标准30倍,南方每公顷耕地的最高征地补偿为36.9万元,北方每公顷耕地的最高征地补偿为31.2万元。大中城市郊区每公顷耕地最高征地补偿为116.7万元。根据国家农调队统计数据,2005年农户人均从耕地(即种植业)中获得的纯收入为1098元,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为0.14公顷即每公顷耕地的纯收入为7842元。以预期寿命70岁计算农民一生从1公顷耕地中获得的纯收入为54.89万元,这还没有考虑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和土地增值、保值因素(即70年后土地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在实际征地时,通常不按最高标准进行补偿,大中城市郊区也仍然以价值较低的粮食作物产值作为补偿依据。因此,我国目前征地补偿严重偏低。
以2005年的种植业产值估算北方农村每公顷耕地的实际征地补偿,结果如何:
等于116.7万元
等于36.9万元
等于31.2万元
低于31.2万元
2019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增至366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7%,其中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707亿美元。在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中,卫星制造业的收入为12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70亿美元;卫星发射服务业的收入为4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1.0%;卫星通信服务业的收入为1230亿美元,较上年减少35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业的收入为130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1%。
2019年全球卫星制造业收入占卫星产业收入的比重为:
1.9%
2.8%
3.5%
4.6%
2020年江苏省实现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25177亿元,比上年增长5.6%。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快1.5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5%。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增速分别为21.0%、19.8%、15.6%和15.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5%。提高1.7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1%,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37.9%。提高2.4个百分点。全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48.9%、42.0%、24.5%、22.3%和16.5%。全省现代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00.5万公项,其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药材种植业种植面积1.8万公项,实现产值32亿元,产值增长138.1%。全省网上零售额10602亿元,增长10.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快5.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86亿元的比重为24.9%,提高2.7个百分点。
2020年江苏中药材种植业平均每公顷产值为:
14.4万元
15.4万元
16.3万元
17.8万元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
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
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加894元。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家庭一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元。
3483
3608
3723
8483
通常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表现为一种剩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虽然表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实际上有效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承载力越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第一产业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劳动力人口承载力也存在差别
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
经济规模对劳动力人口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从2014年起,我省在粤东西北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遴选首批14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三年将建成42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不含珠三角地区)。根据工作进度安排,示范片建设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实现目标。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每年选取6个片区开展示范片建设,为期三年。
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片(含珠三角6市)启动建设项目2693个(粤东西北1539个,珠三角1154个),竣工项目1711个(粤东西北821个,珠三角890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0亿元(粤东西北16.6亿元,珠三角23.4亿元)。
示范片村庄规划编制:首批示范片的64个行政村和375个自然村,已100%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第二批示范片的59个行政村和386个自然村中,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行政村55个,自然村307个,分别占93.2%和79.5%。
示范片村庄环境卫生:首批示范片中已完成环境卫生整治的自然村357个,占95.2%。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310个自然村已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占79.3%。
示范片自来水建设:首批示范片中有326个自然村实现通自来水,占86.9%。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有67.0%的自然村实现通自来水。
村巷道硬底化建设:首批示范片中完成村巷道硬底化建设的自然村有256个,占68.3%。第二批中有59.8%的自然村完成村巷道硬底化建设。
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首批示范片375个自然村中,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占99.7%。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占98.2%。
第二批示范片的自然村中,实现通自来水的约有( )个:
256
262
267
273
新石器时代的基本标志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磨制石器、陶器与纺织术的出现,人类已由完全依赖自然赐予的采集经济过渡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也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制的繁荣,在新石器晚期已呈现出氏族公社走向崩溃、私有财产与阶级分化萌芽发展的趋势。
上述这段话可以概括为: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些特征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私有财产与阶级分化萌芽是新石器时代崩溃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