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为52.56%,比2005年提高2.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第5的位次。排名第1至第4位的分别是上海(74.64%)、北京(72.77%)、天津(65.06%)和广东(55.74%)。浙江(47.14%)居第7位,山东(44.29%)居第9位。
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来看,江苏有四项在全国的排位与上年相同,有一项下降了1位。在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6%的地区。江苏省为53.53%,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广东、浙江、辽宁、江苏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74%的地区。江苏省为54.43%,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7位下降到第8位;在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海南、辽宁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26%的地区。该项指标江苏省为35.59%,虽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但仅排名第12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88%的地区。江苏省为55.54%,比上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天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排在前12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94%的地区。江苏省为62.0%,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2006年度,在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中,江苏省比上年提高比率最多的是: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科技活动投入指数
科技进步环境指数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2006—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量和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分别是:
2008、2008
2010、2010
2010、2008
2008、2010
诗句“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描写的植物是:
菊花
桂花
迎春花
向日葵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该段文字的主旨是:
概括扶贫搬迁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概括“扶农”与“扶贫”的关系
论述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强调扶贫的重要性
延边自治州是吉林省所辖的朝鲜族自治州,下列各项有关该自治州的论述正确的是: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需要由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人民法院院长必须由朝鲜族人担任
该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不可以制定自治条例
自治人民政府的州长或副州长应由朝鲜族人担任
山东省2007年全年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全省出生人口103.7万人,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57.1万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5.0‰。年末常住总人口9367.0万人。其中0~14岁1409.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1%;15~64岁7004.7万人,占74.8%;65岁及以上952.6万人,占10.2%。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11814元,增长13.1%;经营性收入730元,增长30.8%;财产性收入305元,增长38.1%;转移性收入2517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67元,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3181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711元,增长18.1%。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834起、死亡人数629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4人,下降25.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4人。全年道路交通造成5760人死亡,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84人。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之和为()元。
11014.8
11001.6
11003.7
11041.5
“十五”以来,广东省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广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亮点。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493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5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1%。全省特色产业基地的经济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平均幅度。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20.3%。与此同时,各特色产业基地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加大,有些基地已占到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如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已占湛江市工业总产值的33%;阳江五金刀具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云浮禽畜生物制品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8.5%;国家级肇庆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占全市高新企业总数的17.7%,基地工业产业总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近20%。
200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是多少?
38.5%
32.9%
30.4%
20.3%
所有燃烧燃料的飞机都会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水蒸气经常凝结在烟尘颗粒上,并冻结形成卷云。后者根据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可持续几秒钟到几小时。云既能起到降温作用,也能起到增温作用。它们将一些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但也阻挡了地球表面辐射的一些热量。平均而言,薄的自然卷云和尾迹都有净变暖效应。科学家利用一种大气计算机模型,估算了飞机尾迹在2006年引起多大程度的变暖以及到2050年可能引发的变暖程度。最终结论是,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从2006年的每平方米50毫瓦上升到每平方米160毫瓦。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未来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将日益显著
积极应对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刻不容缓
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会产生较强的变暖效应
需研发新的替代燃料以减轻飞机尾迹升温效应
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统一起来,密切结合自然,努力创造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这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主张人与自然有机结合。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代建筑中有讲究阴阳五行的“勘舆”之学,虽然有迷信成分,但其目的不过是为了依照山水的自然条件,谋取人类居住的最佳地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儒家和道家思想是相通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理论主要根源于儒道文化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思想与“五行”密不可分
古人在城市建筑和规划中加入过多迷信成分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21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钢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资料中提到的4个铜材进口来源地中,在我国2006年进口铜材量所占份额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比所占份额最小的国家或地区多:
31.2万吨
27.6个百分点
25.6个百分点
3.3倍